第50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玄宗静静的站立半晌,叹了口气道:“罢了,你去吧。不关你的事。你何罪之有?朕累了,扶朕回房歇息去吧。”
  “是是,那太上皇,这牡丹花还铲不铲?”张德全忙起身上前,扶着玄宗低声问道。
  “留着吧,从今日起,朕不来这里坐了,朕不想再看到这丛牡丹了。”玄宗叹息着转身,在张德全的搀扶下缓缓上了回廊慢慢离去。
  ……
  四月二十三日,王源纳妾之后的第三日上午。成都东城外,十几匹骏马飞驰而至。城门守军忙在城门口盘查,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来自京城的传旨的钦差。
  消息很快便送到了王源府中,王源正在书房中看书,接到禀报后忙让大妹伺候更衣穿戴,之后赶往政事堂。
  政事堂中已经是人头济济,留在成都的官员们几乎都聚集于此,因为得知朝廷钦差抵达成都,这对于尚且留在成都无缘和新皇朝见的部分官员而言是难得的了解京城局面的消息。
  但见堂上,韦见素和颜真卿在旁陪坐,一名相貌堂堂身材高大的钦差内侍正大剌剌的坐在当中的主位上高谈阔论。周围几十名官员都伸长了脖子聆听着,不时的发出献媚的笑声。
  王源的身影出现在政事堂大厅门口的时候,里边的谈话声戛然而止。因为王源的到来,韦见素和颜真卿以及官员们早已转过身来朝着王源拱手行礼,便将正在高谈阔论的钦差给冷落了。
  “相国,您可来了。陛下派来的钦差到了,下官给您引荐引荐。”韦见素忙上前来笑道。
  王源的目光看向堂上那名传旨钦差,恰好那人也朝王源看来,两人打了个照面,均不认识对方。
  “相国,这位是袁内监。此行传旨的钦差大臣。袁内监,这一位便是王相国了。”韦见素道。
  那传旨内侍上前拱手,笑容真诚声音洪亮:“本人袁明远见过王相国。久仰相国威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有礼了。”
  第1005章 厚封
  王源眉头微微一皱,觉得袁明远这个名字好熟悉,好像是在那里见到过,不过一时半会想不起来。内侍总监这个职位可不低,这可是原来高力士在宫中的位置,可见这个袁明远一定是李瑁身边最为信任的人了。
  “袁内监,有礼了。一路千里迢迢,辛苦了。”王源拱手道。
  “不辛苦不辛苦,本人奉陛下之命前来传旨嘉奖王相国等平叛有功之臣,同时也带来了陛下的一些口谕。话说人都来齐了么?若是来齐了,本人便开始宣旨了。宣旨过后,咱们再叙私话。”袁明远笑道。
  王源点头道:“甚好,先办正事要紧。人基本上都来齐了,高仙芝高副帅人在安西道,他是回安西见故交去了,此刻也赶不及,本人代他领旨谢恩便是。”
  袁明远笑道:“好,便只能如此了。”
  当下政事堂中进行清场,无干人等被请到外边院子里,只有相关人等留在厅中。那袁明远站在堂上正中,从随从手中请出圣旨来,看了一眼跪在面前的王源等十几名官员,翘着兰花指缓缓的展开圣旨。
  “巍巍天朝,威名远扬,功臣昭昭,分封四方。数日前,朕喜获滁州之捷报,知叛军为神策军所剿灭,朕欣喜不已夜不能寐。自安贼起兵之日起,狼烟四起,万民涂炭,荼毒我大唐社稷,至于河山破碎,天下难安。幸我大唐有忠臣良将,誓死之兵,故而能涤荡贼寇,还天下之太平,解百姓之流离。相国王源,自入朝之日便为我大唐立下盖世功勋。初平南蛮,再惩吐蕃,固守疆土,勤政忠君。更有大乱之时,中流砥柱,马嵬坡上,拨乱反正。迎太上皇幸蜀,抵叛军之嚣张,扭转局势,天下共知。最后关头,王相国识破叛军企图,率大唐神策雄兵,兵发千里之地,马踏江淮之地,以雷霆万钧之势,荡平叛贼,此谓之明德有功,献俘太庙,彰显臣节。自朕之下,天下臣民闻之无不鼓舞欣喜,无不感其惊天之功。朕嘉其功,特旨进王源西平郡王之爵,食邑五千户,爵位世袭罔替。另加开府仪同三司,赐极品紫金鱼袋,金龙玉带一副,赏御赐车驾銮仪。令赐其妻蜀国夫人,赏绸缎一百匹,钱二十万。赐长女剑南郡主,长子一等剑南侯,次子二等剑南侯。妻妾子女,另有恩旨赏赐……”
  圣旨尚未宣读完,厅中众人均已变色。从听到王源被封为西平王的那一刻起,众人的脑子便嗡的一下响个不停。大唐封异姓王并非没有先例,然而那大多发生在大唐开国时期,那些跟着高祖太宗征战四方战功卓著的开国功勋们才有那么几个人被封王。而随着大唐统治的稳定,基本上想封为异姓王已经没有可能。活着的功臣哪怕功劳再大,那也无法享有这份荣耀。当然,死了之后追封的另当别论。但现在,王源却被封王了。除了宗室皇族之外,王源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活着的郡王了。这是何等的荣耀。更别说什么开府仪同三司这些虚衔加官了。也别说什么后面的那些关于出入礼仪的特例了。
  王源也很惊讶,他也没料到自己会被封王。他本以为,这份圣旨定是象征性的给自己一些嘉奖罢了,可能会加官晋爵,但没想到这么重。而且自己可是上奏朝廷要辞相的啊。
  “……王源上奏辞相之请,朕予以驳回。王源仍任右相之职,兼领剑南河西陇右三道节度使之职。准予王源留驻剑南,待时局稳定召往京城。王源滞成都期间,其相国事务由他人暂代,并征询王源决断处理……”
  袁明远的声音依旧在厅上回荡着,接下来圣旨的内容便是关于其余有功之臣的。高仙芝加了一等国公爵,任命为安西节度使加兵部侍郎职。柳钧封三等公爵,加千牛卫大将军之职,加任河西兵马使。宋建功李宓刘德海赵青谭平等一干数十名将领均加官晋爵,各有封赏。其余关于神策军内部的中级将领的封赏,则着王源酌情自决,交由兵部核准即可。
  这一通圣旨传下来,宣了足足一刻钟之久。但随着袁明远最后一句“领旨谢恩”的长声呼喊,在众人轰然的谢恩声中,旨意终于宣布结束。
  袁明远将圣旨双手交到王源手上,大笑着拱手道:“恭贺相国,皇恩浩荡,相国如今已然贵为郡王了。从现在起,我们都要改口称王爷了。”
  众官员将领连声称是,恭贺之声不绝于耳,厅中顿时气氛热烈,喜气洋洋。
  王源面带微笑,一面还礼,心中一面思索着这份圣旨的用意。赏赐倒是其次,王源思索的是李瑁驳回了自己辞相的举动,似乎以最博大的宽容在包容自己。让自己依旧当着右相,又告诉自己,现在不强迫你来京城任职,你想什么时候来便什么时候来。而且王源最敏感的便是关于神策军的去留以及剑南河西陇右三道的节度使的职位,李瑁仿佛知道王源的戒备似的,对此毫无触动,依旧让王源兼任三道节度使,让王源稳稳地当着他的一方诸侯,而且是名正言顺。
  这一切在王源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难道说李瑁对自己真的消除了敌意,决定和自己和平共处?难道他会和自己冰释前嫌,会不介意自己拥兵自重?难道自己之前的判断都是错误的?李瑁根本就对自己没有敌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