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其实挺怕廖金枝会答应的。她要是答应了,以后过得不好,她作为媒人,会有负罪感。
  廖金枝其实也是在未雨绸缪。她现在的工资有一部分用来还债了,另一部分交给食堂,手里没剩什么钱,无所谓。
  但是再过个三四年,等她把钱还完了,手里是有结余的,那时候她该怎么办呢?她想嫁人,其实是想给自己找个管家。这个人能帮她管钱,但这笔钱还是要花在她身上,而不能花在别人身上。
  如果管着管着,把她的钱管走了,那和丢了有什么区别?还不如丢了呢!
  几年过去,欠韩家的钱还完了,廖金枝找到道真县政府的办事员,通过他们联系了台新县政府,由台新县政府出面去韩家,帮她收回并销毁了欠条,从此,她和韩家的债务,就两清了。
  几年时间,廖金枝依然没找到合适的结婚人选,她也不放心把钱交给别人掌管,现在和韩家的债务一了,她颇有些愁眉不展。
  有人就给她出主意:“既然钱在你手里肯定会丢,那你还不如就寄给你的两个儿子,厂里直接寄过去,钱不会丢。你养他们小,他们养你老。现在你靠厂里,等过些年,孩子们大了,你就跟他们一起生活,到时候退休金让孩子们管着,你也能放心。”
  还有人说:“你跟他们本来就不在一起生活,山高路远,你也没法去看他们,你要是再不寄点钱,孩子们就会完全把你这个妈忘记了,那你这俩孩子就白生了。”
  廖金枝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她现在的对外形象就是个扫把星,很少人愿意娶她,想娶她的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既然如此,她索性就不嫁人了,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寄钱过去让他们爷爷奶奶供他们读书上进,以后俩孩子有个好前程,也能感激她这个当妈的,心甘情愿给她养老。
  台新县。
  韩家人在惦记韩昌源。
  他还活着的时候,每个月寄钱回家,父母弟妹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虽然他给家里带来了不好的名声,但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韩家人对他有点怨,但是不多。
  与其说怨韩昌源,还不如说怨刘三凤呢,要是她当年不闹,选择离婚不离家,对外说点好话,他们家的日子肯定比这还好过。
  现在,韩昌源死了,送回来两个孩子,政府虽然给抚养费,但孩子要吃饭,要穿衣,以后还要上学,他们也不好意思克扣太多,根本剩不下多少,比韩昌源活着的时候差远了。
  那时候他们什么都不用干,还能有钱拿。现在,他们得帮着养孩子,拿到手的钱还不如之前多。
  而且,因为这两个孩子的存在,韩昌河的婚事彻底被耽误了。
  韩昌河对这两个侄子没有任何好脸。
  要是韩昌源还活着就好了。
  他们对韩昌源也是有恨的,但是他已经死了,他们再恨也没有办法。
  所以,韩家人的一腔恨意都对准了刘三凤和廖金枝。
  要是刘三凤当初愿意帮着说好话,那么韩昌源就不会被调去剿匪,不剿匪就不会死,不死就不会给他们添麻烦,就能继续给家庭带来利益。
  要是廖金枝这个狐狸精没有勾引韩昌源,那他也不会犯错误,就不会有后来这些事了。
  他们致力于给刘三凤找麻烦,经常和刘三凤吵架,互相辱骂,也致力于在两个孙子面前抹黑廖金枝。
  哪怕后来廖金枝每个月寄钱,韩爱军和韩爱民对这个亲妈也没有任何好感。
  而刘三凤,也在惦记韩昌源。
  这个人死了,她的固定收入没有了。
  她的生活一下子艰难了起来。
  她后来的丈夫,某种程度上算是招赘的,搬到村里给她盖的房子里,和她一起生活,他们结婚以后,很快就生了一个儿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