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要将那些原本隐藏在水下的交易通通揪出水面,在阳光下无所遁形,这才好清算赋税。
  宋时连港口贸易和永明城以及大琉球开荒的利润都能细分股份发放给到镇远军以及海军每一个人头上,自然不会吝啬于航海贸易上的分成。
  只是,上了她的船,那就要按她的分配方式来运行了。
  如果搞了半天,一回头,大魏还是在按船只货容量大小收税,她是真的要吐血了,现在海商贸易的必须按货品的价值计税,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丝,瓷,茶。
  以航海贸易的暴力,宋时既然在沿岸建仓方便货物流转,那么从中抽取10%-15%的赋税,不算过分吧!
  赚钱的余地宋时既然已经留了,如果还有走私黑船,那她的火器营也不是吃素的。
  她让胡泉带着海军辛辛苦苦在海上打击海盗,为的,不就是现在这一刻。
  宋时提笔给龚敬回了一封信,里面只有两个字:“开海!”
  第135章 借款这个世界上很少会有人,……
  这个世界上很少会有人,愿意心甘情愿的将自己手上的钱白白的给到别人。
  这个理论,宋时在一路打家劫舍,啊不……是在做募捐防疫工作的过程中明白的。
  甚至越是有钱的人,在钱财上就越是吝啬小气,他们不会理解自己财富与产业的堆积只是依托国家政策上带起的风口上的猪,而是自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
  北地多年战乱,又加之天灾肆虐,光是保住今年种上的粮食已经是拼尽全力,为了后面的种植,还要加大水利设施的建设,加上官道修建,更是抽不出半分资源了。
  一路上带着血色的清丈田亩行动,好不容易才让那些本地农民从富户乡绅手中获得了些许属于自己的土地,也让流落到此的流民有了一个容身之所。
  但是在新一批的粮食收获之前,没人能确保今年就能平安度过。
  江南水网密布原本是适宜耕种的鱼米之乡,但是随着经济作物压过粮食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江南地区的粮食也只能依托外地。
  而全面脱产只为打仗的军事军队,更是物资消耗的黑洞,甚至宋时还不能停下募兵的队伍。
  既然无法节流,那就只能开源了。
  京师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重启市舶司的消息。让整个沿海地区的海商全部都沸腾了起来。
  郑一官和石香海当即就分别给宋时写了信,询问了市舶司开启相关的事情。
  毕竟他们都同属于一条船上,联合掌管着整个大魏海上贸易的路线。
  既是示好,也是试探。
  同时也是怕慢对手一步,将优势拱手让人。
  郑一官年幼下海经商,并在澳门接受洗礼,成为了天主教徒,又从一介平民逐渐成为大魏沿海上最有力量的海上势力之一,和日本以及西洋人的关系都处的不错,自然也算是个枭雄。
  在大琉球的事情上吃了亏后,虽然引而不发,不代表他就将这件事放过了。他虽然暂时接受了朝廷的诏安,但是也是虚与委蛇的因素居多,毕竟摆在他头上的甚至是一个刚刚及笄的女子。
  对方还借着大魏朝廷的名义和日本公开进行贸易,出动的船支比起他的简直要多出一倍去,原本在南洋的生意就被石香海占了一半。
  作为能在海上呼风唤雨数十年的人,一旦有机会,自然反水起来也不会犹豫。
  而石香海则不同,同样是海盗,出身蛋家人的石香海并不仅仅是凭借着亡夫的的遗产才站起来的,她聪明果决,下手狠辣,却又不失大局,由于继承亡夫对于西洋人的厌恶,在南洋和岭南有着更强大的关系网,在红旗帮的人气并不输于郑一官。
  在南洋本身也多有女子经商处理事物的传统,女子之身并不能成为她的阻碍,只有能力不足才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