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型养蚕,最怕的就是大规模的蚕虫一起生病,尤其是白僵病致死率超过五成,一旦遇上真是药石无医。
  这次的蚕种是从湖州引进的“莲心种”,相比普通的蚕种,产丝量要高上两成,但是也更娇贵。
  除此之外还有蜀地引入的“金茧种”,与“本地种”蚕室除了大规模养蚕,也有让蚕种优生优育,选出强壮而吐丝多的品种,防止品类退化的作用。
  因此所有的蚕室都用石灰水消过毒,对于这些养蚕人的要求也更高,尽量创造一个无菌的环境,以免影响蚕种成长。
  洗漱完以后,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棉巾和香胰子,换上了统一服装。什么活都还没有干呢,就又是发棉巾又是发香胰子的,光是那两身换洗衣服就值不少钱了,更不用说
  还包吃包住,能给家里省下多少钱啊!
  见到工坊这么大方,大家一路忐忑的心都安定了下来。
  柳三娘跟着众人一起到了名叫宿舍的地方,八人一间房,房间不大,里面是四个木质的上下床,门口位置还放着一排桌子,每个床上还放着一卷草席,一床薄被。
  虽然有些简陋,但是众人已经是非常满意了。
  恨不得现在就去蚕室帮忙,让齐娘子知道她们也不是白领物资的。
  但是齐栩没有让她们立刻开工,而是给她们召集起来上了夜课。
  先是教认万物工坊安排过来的新设施:座钟、温度计(粗糙不准版)、湿度计(更粗糙版)。
  早先的时候,蚕种的孵化都得靠养蚕人的体温,有了温度计后,整个蚕室的温度就可以模拟,虽然还不是特别准确,但是起码误差不会达到3度以上。
  也是有了温度计和湿度计,才让大规模的养蚕业能做起来。
  民间因为夏天温度过高,蚕虫容易得病,所以才只养春蚕和秋蚕,但是一旦齐栩将整个养蚕技术标准化,规范化,那么除了冬季实在没有桑叶的情况下,其他三季都能源源不断的养殖蚕虫。
  而如果是岭南地区,哪怕是冬日也不见得不能养。
  三个育种室,地下铺有火龙,每面墙上都开有四面玻璃小窗。
  每个育种室的温度控制不一样,以此来找出最适合蚕种发育的温度和湿度。
  而每天相关的数据和蚕种的变化都要记录在案,因此,还要教她们填表识字。
  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过齐栩会一点点的教她们。
  -
  园外,宋时也在忙着平衡桑树种植与粮食种植的问题,以及打击桑叶期货。
  是的,在还没有多少经济资本运转的时候,江南地区已经率先孕育出了桑叶期货贸易。
  因为桑蚕业早已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蚕虫每天要吃的桑叶都必须是当天采摘新鲜干净的,一旦养的蚕虫多了,消耗的桑叶就是天量,只能从市面上买。
  而天气和市场波动都能影响桑叶的价格,而蚕虫一旦断粮很快就会饿死,从而桑叶的供给对于蚕农来说就是重中之重。
  说是生丝赚钱,其实养蚕过程中,桑叶才是最赚钱的那个。
  一旦短缺,蚕农要不高价购买,要不就血本无归。
  嘉兴王江泾曾出现“一船桑叶换三亩水田”的极端交易,因此桑叶期货应运而生。
  松江府的裕丰典当首推“桑叶当票”,苏州丝业行会的青叶堂发行叶筹,凭一张:“霜降前交割桑叶百担”的契约,便可提前锁定桑叶的价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