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2)
谢清即位之初,借着三皇子叛乱一案清查逆党,雷厉风行将整个朝堂清洗了一遍。不论派系,以往潜藏在朝廷的蛀虫纷纷下了狱,整个朝堂风气都为之一清。且谢清也并不似以往帝王即位的惯例大赦天下,博个圣君名头。而是下令施以仁政与民休息,又让刑部增派人手调查积压的陈年旧案,显然是个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主。
眼见着这位新天子恩威并施勤政爱民,俨然有圣君之相。朝中诸臣安心的同时,难免操心起了国朝的未来。
“陛下已经及冠,却尚无子嗣恐令天下不安,应早日广开选秀以充后宫,为皇嗣计啊!”
“陈大人说的是,事关国本,陛下该多上上心才是!”
谢清端坐在龙椅上,听着殿下诸臣劝谏,冕旒后的目光却只落在应灼身上。应灼没说话,面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意,谢清知他在笑话自己,瞪了他一眼,方淡淡道:“诸卿所虑极是,太子事关国本,所以朕已经决定封七皇子谢辰为皇太弟了。”
众臣:啊???
众臣一脸懵逼,而后就是面面相觑。新帝不过二十五岁,前段时间镇压三皇子之乱时看起来身体也很健康,若说之前是为母守孝又因皇帝忌惮才迟迟不订婚,如今这是闹哪样?!
何太傅不由出列,仔细斟酌着用词,道:“陛下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何至于如此啊?”
是啊,哪有把帝位传给兄弟的?又不是不能生,他后宫的位置,可还有这么多人盯着呢,不选秀怎么行!
众臣都眼巴巴看着,谢清只幽幽叹了口气:“之前,国本之争引发如此多的动乱,以致孤手足凋零,朝堂半数臣子受牵连,甚至还殃及了河东数十万百姓。太上皇和朕提及此事每常涕下,朕也深觉痛心,实不愿未来悲剧重演,便在太上皇提出立幼弟为太子时答应了。”
谢清这轻飘飘一段话,差点没让众臣一口老血喷出来。不是,太上皇提出这么无理取闹的要求您也能忍吗?您都是天子了,还管太上皇那将死之人干嘛?!而且除了您谁也不知道太上皇说过这话,您不说,谁知道还有这事呢!
但话不能这么说,有孝悌之义压着,众人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沉默了一会,只有宗王出列道:“陛下孝顺君父自然是好,但即便立了皇太弟,也不影响陛下选秀啊!”
众臣闻言纷纷点头,也是,现在立皇太弟也无所谓,就不信将来谢清自己的儿子出生了,还能将皇位拱手给兄弟。
然谢清却道出了他们的心思:“朕思及国本之乱,便在于一个争字。若将来朕自己的儿子出生难免会争权,朕既已预料到,如何忍心陷诸臣不义,陷天下于水火?陷朕这唯一的手足于危险之地?如此,岂不有负太上皇所托?”
皇帝搬出这一通大道理,宗王听得脸色都青了,但到底不甘心,他的势力中可不乏家世够得上后位的适龄女子。咬了咬牙还是想要再劝一劝:“可是,陛下……”
谢清却一摆手打断了他:“王叔不必多说了,朕知晓王叔是为朕好,可君父之命岂敢违?朕已经许诺太上皇,终身不设后宫,便会做到。”
众臣脸色精彩纷呈,皇帝这么宽宏大度,把天下大义、人伦孝悌都搬出来了,他们完全找不到角度反驳,再劝就是要陷天子于不孝不悌的小人境地。一时想不明白皇帝这是真愚孝还是有什么隐疾,但不论如何,这婚是催不下去了。
寂静的朝堂,忽响起一声“陛下圣明!”
众人循声看去,发现是那刚因平叛有功,年纪轻轻就被封为镇国公加京午卫大将军职的应灼。谁都知道应灼是皇帝的心腹,皇帝甚至把曾经居住的安王府赏给了他做宅邸,也不知这家伙是走了什么好运,短短的时间竟然就从山野村夫摇身一变成了一品重臣。
众人嫉妒的眼光从应灼身上收回,嘴角抽了抽,只能跟着纷纷称颂:“陛下圣明!”
待散朝后,宗王在殿外叫住了应灼,让到一边才低声试探的问道:“镇国公是陛下心腹,可知陛下为何会如此啊?”
应灼面上一派端肃:“王爷方才也听到了,陛下是为了天下百姓计。” ↑返回顶部↑
眼见着这位新天子恩威并施勤政爱民,俨然有圣君之相。朝中诸臣安心的同时,难免操心起了国朝的未来。
“陛下已经及冠,却尚无子嗣恐令天下不安,应早日广开选秀以充后宫,为皇嗣计啊!”
“陈大人说的是,事关国本,陛下该多上上心才是!”
谢清端坐在龙椅上,听着殿下诸臣劝谏,冕旒后的目光却只落在应灼身上。应灼没说话,面上也带着淡淡的笑意,谢清知他在笑话自己,瞪了他一眼,方淡淡道:“诸卿所虑极是,太子事关国本,所以朕已经决定封七皇子谢辰为皇太弟了。”
众臣:啊???
众臣一脸懵逼,而后就是面面相觑。新帝不过二十五岁,前段时间镇压三皇子之乱时看起来身体也很健康,若说之前是为母守孝又因皇帝忌惮才迟迟不订婚,如今这是闹哪样?!
何太傅不由出列,仔细斟酌着用词,道:“陛下正是龙精虎猛的年纪,何至于如此啊?”
是啊,哪有把帝位传给兄弟的?又不是不能生,他后宫的位置,可还有这么多人盯着呢,不选秀怎么行!
众臣都眼巴巴看着,谢清只幽幽叹了口气:“之前,国本之争引发如此多的动乱,以致孤手足凋零,朝堂半数臣子受牵连,甚至还殃及了河东数十万百姓。太上皇和朕提及此事每常涕下,朕也深觉痛心,实不愿未来悲剧重演,便在太上皇提出立幼弟为太子时答应了。”
谢清这轻飘飘一段话,差点没让众臣一口老血喷出来。不是,太上皇提出这么无理取闹的要求您也能忍吗?您都是天子了,还管太上皇那将死之人干嘛?!而且除了您谁也不知道太上皇说过这话,您不说,谁知道还有这事呢!
但话不能这么说,有孝悌之义压着,众人一时也不知如何开口。沉默了一会,只有宗王出列道:“陛下孝顺君父自然是好,但即便立了皇太弟,也不影响陛下选秀啊!”
众臣闻言纷纷点头,也是,现在立皇太弟也无所谓,就不信将来谢清自己的儿子出生了,还能将皇位拱手给兄弟。
然谢清却道出了他们的心思:“朕思及国本之乱,便在于一个争字。若将来朕自己的儿子出生难免会争权,朕既已预料到,如何忍心陷诸臣不义,陷天下于水火?陷朕这唯一的手足于危险之地?如此,岂不有负太上皇所托?”
皇帝搬出这一通大道理,宗王听得脸色都青了,但到底不甘心,他的势力中可不乏家世够得上后位的适龄女子。咬了咬牙还是想要再劝一劝:“可是,陛下……”
谢清却一摆手打断了他:“王叔不必多说了,朕知晓王叔是为朕好,可君父之命岂敢违?朕已经许诺太上皇,终身不设后宫,便会做到。”
众臣脸色精彩纷呈,皇帝这么宽宏大度,把天下大义、人伦孝悌都搬出来了,他们完全找不到角度反驳,再劝就是要陷天子于不孝不悌的小人境地。一时想不明白皇帝这是真愚孝还是有什么隐疾,但不论如何,这婚是催不下去了。
寂静的朝堂,忽响起一声“陛下圣明!”
众人循声看去,发现是那刚因平叛有功,年纪轻轻就被封为镇国公加京午卫大将军职的应灼。谁都知道应灼是皇帝的心腹,皇帝甚至把曾经居住的安王府赏给了他做宅邸,也不知这家伙是走了什么好运,短短的时间竟然就从山野村夫摇身一变成了一品重臣。
众人嫉妒的眼光从应灼身上收回,嘴角抽了抽,只能跟着纷纷称颂:“陛下圣明!”
待散朝后,宗王在殿外叫住了应灼,让到一边才低声试探的问道:“镇国公是陛下心腹,可知陛下为何会如此啊?”
应灼面上一派端肃:“王爷方才也听到了,陛下是为了天下百姓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