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即使不懂专利法细节,邮件里“潜在侵权”、“禁令”、“巨额赔偿”、“国际申诉”等字眼组合也能知道个大概。
  施竞宇迅速抄起内线电话:“tiffany,通知李征,让他带上最懂国际知识产权诉讼的人,5分钟内到我办公室;第二,让苏曼也过来;第三,立刻联系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合作的、最顶尖的专打国际知识产权官司的律所负责人,半小时内我要和他们核心合伙人通上视频电话。还有,动用所有信息渠道,我要vitisglobalgenomics的详细背景资料,它的母公司是谁?主要业务?过往有没有类似‘专利钓鱼’或打压小研究者的劣迹?特别是它和哪些国际酒业巨头有勾连?越快越好。”
  第43章 ☆、043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美关系逐步改善,美国一些植物专家开始与中国开展农业科技交流活动。期间,有美国植物专家来华访问,并在中国采集了一些野生大豆样本带回美国,交给了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monsanto)。
  孟山都从中发现了一份来自上海的野生大豆样本具有与高产性状密切相关的dna序列,然后将这个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最终得到了极其高产的品种,并以此为依据,向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关于改良大豆的专利诉求。
  根据美国专利法律制度规定,只要对自然存在的生物材料有“新颖的、非显而易见的”应用或改造,就可以申请专利。
  于是,孟山都成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00多个国家申请了64项专利,覆盖了含有该特定基因序列及其衍生应用的大豆品种。
  这意味着,未经许可,任何国家若种植含有该专利基因序列的大豆,都将被认定为侵权行为。
  然而,美国广泛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其核心的优异基因,正是源自那颗来自中国的、未经任何知识产权保护的野生豆种。
  中国作为大豆的原产地,早在战国时期,大豆就成为了老百姓的主粮。但中国的农学家们怎么也没想到,孟山都会利用从中国获取的野生大豆样本申请专利,使得中国的大豆产业面临严峻挑战。
  好在中国农科院在发现了孟山都的专利布局后,联合国内育种单位,利用丰富的本土种质资源,加速选育不含该专利基因的替代品种,并积极在国内外提起专利无效诉讼,进行了艰难而有效的反制。
  最终,使这些专利在中国未能全部顺利授权或维持。
  如果没有当时农学家的警觉与努力,中国的大豆产业将彻底丧失自主性,处处受制于人。
  看完邮件,林珠将窗口搁置在桌面,想到的就是孟都山和中国大豆的故事。
  “种中国豆,侵美国权。”
  历史的教训警钟长鸣。
  她的心一沉,不久前施竞宇的那句“给你的‘金矿’装好防盗门”狠狠扎进她耳朵。
  简直一语成谶。
  林珠惊讶于他的预见性。
  那间棚屋杂乱不堪,来来往往人群纷乱。他却可以在那样无序混乱的环境中见微知著。
  这份在商业修罗场中淬炼出的、对风险与掠夺本能的洞察力,令她不得不佩服。
  她更震惊于邮件里明晃晃提到的“特殊光学现象”几个大字。
  是他吗?
  那个曾与她分享学术理想、畅谈振兴国产酒的初恋?
  他将中国的资源、她视为生命的发现,当作在西方世界换取地位和资源的投名状?
  这样的猜测令林珠感到心痛,远比施竞宇那些赤裸裸的商业把戏更令她愤怒。
  施竞宇的算计是明牌,是商人逐利的本性,她可以警惕、可以对抗。
  而魏航,她曾经倾慕又深爱过的男人,披着学术同道的外衣,触碰的是她视为信仰的科学纯粹性,和对土地、对国家的忠诚。
  这种利用信任进行的掠夺,是对她价值根基的践踏,比资本的贪婪更令人心寒。
  保护本土遗传资源的重要性不亚于守护国门,这是科学家肩负的无声使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