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此路不通。
  从噪音里筛金子?这要用更强大的算法挖掘现有混沌数据中的隐藏特征。
  这是她之前的思路,还是不够。
  让产品本身发出足够独特、有穿透力的信号。
  这才是关键!
  不是要去适应设备的常规性,而是要重新定义信号的独特性。
  啊哈!醍醐灌顶!
  林珠猛地转向控制台,手指在键盘飞舞,速度快得惊人。
  “对,不是设备不够好,是我们预设的接收模式错了。”她一边飞快地操作,一边对着麦克风呼叫。
  “王工!王工!还在线吗?我们方向错了!不需要等原厂了,立刻帮我做两件事:第一,把刚才所有被标记为‘高噪声’区域的原始波形数据,全部导出来,一份都不要删;第二,调用我们之前建立的‘朔方紫多重胁迫响应基因表达谱数据库’,重点关联那些在极端条件下表达量剧烈飙升或骤降的、功能未知或非主流的基因!尤其是那些编码可能参与非经典信号转导,或应激代谢物快速合成的基因产物!”她越说越兴奋。
  “我们要给设备换一套识别系统,不是去过滤噪声,而是去主动寻找并放大!朔方紫的独特信号,很可能就藏在它自己构建的抗逆密码里,它一定有着
  区别于常规通路的、在极端压力下才被激活的降噪机制或者信号放大器!我们之前预设的标准模型恰恰成了最大的干扰,把最关键的信号给滤掉了!现在,我们要用朔方紫自己的规则去重新解读这些噪声。”
  施竞宇站在一旁,看见林珠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刚才的疲惫焦灼变得神采奕奕。
  那些专业术语他一个不懂,但他清晰地看见了结果。
  他没再出声打扰,只是静静后退了两步,靠在机柜旁,沉默地看着,眼睛是笑的。
  她的样子好美啊,像永不停歇地烟火一样绽放,点亮了一片又一片本来什么也看不见的地方。
  耀眼得让他移不开眼。
  ***
  施竞宇走进办公室,苏曼把屏幕投放到墙上,上面显示着几篇刚刚发布的专家评论,分别刊登在几家颇具“学术独立性”光环的海外行业媒体和博客上。
  文章标题看似客观,内容却避而不谈path&path律师函的掠夺本质和专利无效的核心争议,通篇“忧心忡忡”地“探讨”林珠团队的研究:
  “仅凭特定光照角度下的肉眼观察和初步代谢组关联,就宣称发现全新荧光现象,是否过于仓促?严谨的光物理表征数据在哪里?”
  “极端胁迫下复杂代谢物的积累具有高度不稳定性,其可重复性如何保证?独立实验室能否复现这一现象?”
  “将一种地方品种的偶然现象,上升到具有广泛意义的独特抗逆机制,是否存在过度解读和夸大价值之嫌?”
  文章作者署名都是些看似中立、实则在业内与诺亚集团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独立顾问或前资深研究员。他们的目的昭然若揭,那就是在真正的专利法律战开打前,先在学术圈和舆论场制造对林珠个人及团队科学信誉的怀疑,混淆视听,动摇其作为本土资源守护者的道德高地根基。
  阴险至极。
  不过他们遇到了更阴险的对手。
  碰到能颠倒黑白,哦不,舌灿莲花的酒大师公关团队,算是他们踢到钢板了。
  施竞宇抽出一把椅子,闲适地坐下来,表情里没有一丝慌张。
  “说说你准备怎么整他们。”他说。
  苏曼马上展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