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庭舟手里的烟燃到尽头,他只抽了几口,剩下的全部供奉给了边境的风。最后才过肺一次,他才回答崔璘:“没事,和静晓姐聊天呢。”
  崔璘哦了一声:“让她说就行了,你别分心。”
  费静晓尽管没听到他们具体聊了什么,但综合这段时间对二人的了解,她大致也能猜到,无非就是崔璘说什么“别理她,你专心开车”之类的。
  谈了恋爱的人,自带一种“我只在乎你”的气场。
  “哎~”
  第112章
  北疆占据了疆省行程的一半时间。
  后半程的印记打卡难度也随之攀升。
  因为任务需求,嘉宾们不得不适应分组作战,七个人哪怕打乱搭配也逐渐养成了一些默契。
  这个i人含量过高的团队终于真正意义上的混熟了。
  真是可喜可贺!
  再加上大家的年龄差远不如上一季那么分明,最大的欧让、费静晓分别才35、32岁,正是拼事业的黄金期;最小的张瑜澄22岁刚毕业,但也拍了几年戏。这里没有需要特殊照顾的新人,能力再欠缺,起码态度都是十分到位的。除了姐姐称姐、哥哥称哥,其他人的都是直呼名字或昵称。
  唯独一个人例外:蒙蒙。
  无论大小,谁叫他都是亲昵的一声“蒙蒙”。
  懂礼貌的蒙蒙也称呼众人:让姐、静晓姐、芯芝姐,差一岁的蔚年叫大名,小几岁的张瑜澄则缩减为“小澄”,以示团队老小的特殊之处。
  在这之后,蒙蒙会直呼崔璘的名字。
  心情好的时候喊他“崔璘~”,有事找就“崔璘在干嘛?”,当两个人肉眼可见产生分歧,需要私聊解决时,蒙蒙往往会压低声音,目光淡淡一扫:“崔璘。”
  自蒙蒙生日之后,嘉宾们有了些心照不宣的共识。
  遇事不决看先崔璘,崔璘不决再看蒙蒙。
  崔璘发作起来不愿意配合的时候,别管导演怎么说,也别管崔璘是真的生气罢录了、还是在等某个人去哄他,最效率的解决办法就是直接去问蒙蒙。导演苦口婆心劝半小时,不如蒙蒙一个不带温度、近似冰刀的眼神。
  当然了,大多数时候,红色印记七个人是很和谐的。
  结束疆省的全部行程已经是5天之后。
  这是《行在路上》红色印记篇开始录制之后最长、最难的一段路,内容很多,来自官方的任务不少,嘉宾们的路线行程更是开创了不少国内的先河!能坚持这一趟走下来,未来十年内都很有炫耀资本。
  至于正片,预计会占两到三期的篇幅……
  通告告一段落,李庭舟第一时间飞往t市。
  熟悉的霜宫体育场,熟悉的初次亮相场地。
  如今这里隐隐有发展成心折第三主场的意思。
  一落地,仿佛进入了一座心折的“痛城”!到处都是冰蓝色的应援旗帜不说,音乐节夜排场随处可见乐迷摆摊交换周边。最最离谱的,要数同一时期另一个场馆举行的动漫节,展会上不仅有人出心折cos,那位假蒙蒙模仿真蒙蒙的唱腔还仿得像模像样,直接把漫展现场搞成livehouse。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