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2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她手下的高管事、边安、豆蔻几个已经按照原计划在苏州和山西沿线大码头上开起了分店,有了阚家权势想必她的西北经商之旅会更顺利。
  “看阚公子恭敬的态度就知道他很在乎这门婚事,只要我们不做得太过,他必然会给我正妻的体面。”
  四姨娘还是不乐意:“嫡庶两重婆婆本就麻烦,何况阚元驹是阚总督的老来子,身为郡主的阚夫人心里没点怨气才怪呢。
  男人的天地广阔,兼之阚夫人也希望儿孙多个手足助力不会过多为难外室子,这内宅的怨气就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儿媳妇头上。”
  “娘得相信我为人处世的手段。”顾一昭自信满满,“除了郡主,她的儿媳、孙媳都出自大家,做事都有体面,何况就算她们恨,也要去恨自家的妾室,我还轮不着呢。”
  郡主都五十岁了,还能有什么心力为难一个小辈?她的孙媳跟顾一昭同龄,可是那都差了好几辈,没有郡主感同身受的恨意,就只当一个宗亲结交就是。
  四姨娘才算稍稍感到宽慰,也不知是安慰女儿还是安慰自己,自言自语道:“也罢。”听太太说,阚元驹仕途无量,说不定是阚家这一辈小辈里最突出的人物……,再者那孩子生得好,看着也是和气人,处处尊重女儿,或许是一门好婚事。
  顾家女眷正收拾衣着,顾元驹的奶娘还来了一趟,带了本地土礼,说是代主家给顾家请安。
  他跟府上女眷若即若离,想必这个奶娘是他最亲近的女性长辈。太太就没有怠慢这位奶娘。
  奶娘很是守礼,并不托大,恭恭敬敬给太太行礼,唯有见几位小娘子时多看了两眼。
  本来相看嘛,这是人之常情,太太也没生气。
  第二天就是拜寿的正日子,阚家大手笔直接将南来北往的几个戏班子名角都请到了府上,轰轰烈烈搭了好几个戏台,甚至里面还有京城和苏州的名角。
  这样富贵奢靡,别说顾一昭,就是吃过见过的太太都惊叹了一回。
  顾一昭有着乡君封号,在贵人遍地的江南不算什么,在山西却备受推崇,好几家夫人特意来看她,拉着她的手称赞她好颜色,又问她许配了人家不成。
  这却为难,到底怎么说?
  说许配了人家,可如今婚事还在商议阶段,说什么都还早。说没许配人家,万一惹得哪位太太来争抢怎么办?反而闹得不美。
  顾一昭只好微微笑,装听不懂,只一味以一笑应万变,只觉得自己腮帮子都要笑酸了。
  旁边阚家孙媳妇笑,拉着顾一昭的手亲亲热热将她拉离了包围圈:“诸位老太太、太太可别跟我抢,我瞧着这妹妹投缘,问问我们老祖宗求娶了进来跟我做妯娌呢!”,不动声色帮顾一昭解围。
  待到只有两人私下的场合,她吐吐舌头,不好意思跟顾一昭道歉:“妹妹勿怪我唐突,实在是那些太太、老太太没一个好对付的。”
  “哪里,是我谢谢姐姐给我解围才对。”顾一昭懂事跟她行了个礼。
  两人交换了姓名,才知这位孙媳妇姓米,是扬州人氏,两人都算是江南老乡,顾一昭还去过扬州呢,叙了两句倍感亲切,认起了老乡。
  米小姐虽然是未来的当家主妇,但毕竟才嫁过来,还保留着少女心性,熟了以后就跟五娘子抱怨:“头发洗了一天就感觉发缝里都是沙子,我新婚第一晚就掉了鼻血,郎中说是太干了水土不服导致,这里的厨师还不会做鱼……我的灶娘倒是会做,可是我又不能私设小厨房……好容易夫君帮我叫了一桌江南席面,吃起来简直跟江南不是一个味!”
  听起来他们夫妻很是恩爱,顾一昭就笑着安慰她,将自家的做法告诉她:“我家也是不好在长辈跟前单设小厨房,太太就将厨子们都安置在家宅附近的陪嫁院子里,他们做了饭菜再用食盒提进来,神不知鬼不觉,再不然,偶然出门时也能绕个路去特意找自家厨子吃一顿。”
  “真聪明!”米小姐眼前一亮。
  等宴席结束回去后,顾一昭就捎话回去叫自家厨子做些江南特色的小菜、鱼酱、虾干等送过来,以慰藉米小姐的思乡之情。
  她以后要在阚家扎根,自然是多结交朋友越好。
  这些事不知怎么被阚公子知道了,他就特意上门托奶娘问太太,能否尽地主之谊,请几位去城中最繁华的大街上逛逛,看看本地风光?
  太太当然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忍着笑应下,出门还没走到巷口就说自己头晕要回去,留了四姨娘看着三位小娘子继续逛。
  不得不说,阚公子人的确不错,他骑着马,在马车外很是殷勤不已,到处都能讲解一二,实在没得讲解了,就开始讲自己从军的故事,惹得帘子内几位小娘子连连惊呼。
  他言语间很是推崇自家守备:“我家守备大人可是响当当的人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