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38节(3 / 4)
惹得院子里窃笑声一片,倒是荆家另一位庶女面露紧张,如今皇帝日渐多疑,天天流放大臣,万一不尊君王的话传到了皇帝耳朵里,只怕自己家可要遭殃!
她赶紧上前来拉荆如容,可荆如容却厌恶得躲开了,两人都是庶女,但平日里并不对付,只哼了一声道:“说到底你不过是看书多所以狡辩罢了,须知女子无才便是德,看什么书呢?平日里多做些针黹女红这才是女子之道。”
院子里有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夫人、夫人不由得点头,看向荆如容的面色也多了赞许,就是荆如容自己也不由得自得:她穿越以来靠的就是针黹女红,讲究守拙、守礼,才能让自己在婚嫁市场上有容身之地。
顾一昭也见不得她反复刺自己妹妹,变出言维护:“荆娘子口口声声女德女容,却不知《女诫》就是班昭所做么?”
荆如容愣在原地,她还……真不知道。
她穿越过来就不爱看书,嫡女所谓女德女诫也不过是自己平平无奇的遮羞布,虽然读着家学但在课间并无多少积累,只贪看来借读的高门子弟认哥哥罢了,自然是没留意平日里所读女诫的作者是谁。
她脸上神色青一阵红一阵,不安看向四周,按照荆如容的脾性自然是不做出头鸟,找个旁人来替自己说话,于是她使了个眼色,她的手帕交郭达雅就默契开口,半天才憋出一句:“听你们说这位班昭是邓太后抬举,那说不定也只是借名出书呢,再说了做太后的最应当是将基业平平顺顺交到子孙手里,自己做什么出头鸟?”
顾一昭看她一眼:“这位娘子好大的口气,身为女儿家倒看不起女儿家?邓太后虽然未如吕后般被列入本纪,但也临朝称制,以‘女君’之名亲政,这位邓太后的子孙皇帝都尊敬她为长辈,反倒是你个外人对她指手画脚,当真是笑掉大牙。”
“好了。”荆如容眼看形势不利,赶紧拉拉郭达雅衣袖,小声对她开口,“何必理会一个小庶女?”,她刚才站出来劝导女德是为了给各位夫人和围墙那边择偶期的少爷们留下个好印象,可不是为了留下什么恶名。
“庶女又如何?”顾一昭看她,“总比身为庶女又以亲娘为耻的人强吧?”
她言语间讥讽意味十足,旁边的女眷们都会心一笑,当下就有夫人们八卦起来,原来这位荆如容的庶母去得蹊跷,据说背后有嫡母的手笔,她却为了权势认贼作母,这养育恩情抵不过嫡母的权势。
又听说她祖母的侄女苦于家中婆母蛮狠,荆如容就给出主意寻了两位美貌女子做公公妾室,让婆母在斗妾室的路上疲于奔命,无暇顾忌为难儿媳。可是话说回来,她自己的亲娘就是这样被主母寻来的,最后死于主母和宠妾斗法,这人连半点亲娘的苦痛都不顾及,何其凉薄。
当即原本看荆如容的夫人们目光也都连着摇头,这样背信弃义的女子连亲娘都可以舍弃,还有什么不可舍弃的?
七娘子也跟着开口:“我见适才有奴仆给荆娘子倒茶,因为茶水烫了你的手,你的丫鬟就对人家骂了几句,说要拖下去打死,你半点都不改色,可见平日里对仆从喊打喊杀惯了的,却没想到连我姐姐这般的官家女都入不了你的法眼。”,她平日里话不多,可是护五姐护得紧,看有人欺负自己姐姐就也跟着帮腔。
荆如容看了一眼七娘子,似乎很惊讶她的天真:“她们是仆从,自然是要守本分,我也会给她银钱。反倒是顾家娘子怎得不懂这个?莫非是破落了的寒门小户?”,以扇遮面,偷笑起来,才觉自己挽回了一点高门大户的尊严。
“难道给钱就足以对人为非作歹么?”顾一昭皱眉,“须知王安石之流的宋朝大臣皆不愿意坐轿子,认为坐轿子人力当做畜力一般是对百姓不尊重,你这般对人家仆从打骂肆意,就算是皇家都没有这样的道理。”,她真到了古代才知道封建社会还是很尊重百姓和仆从生命人身安全的,寻常读书人家也都以待奴仆仁厚为荣,也不知道这荆家怎么教育的孩子?
夫人、老夫人们都点头,心里默默将荆家、荆老夫人娘家邓家都列在了择偶黑名单上,须知积善人家有余庆,做主家的居于富贵之地而肆意妄为,只怕富贵也不长久,这样人家的女子聘进来只是糟蹋子孙福报,还是莫要娶进门的好。
荆如容也看得懂些眉高眼低,顿时跺跺脚,收起她的扇子:“顾家也不用如此指责我,须知你家姑母和堂姐一一大归,嫁出去的女子不懂以夫为纲,不懂规矩不安分,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再有你父亲如今屡屡被上官驳斥,恐怕你顾家也笑不到什么时候去!”
荆如容的爹在吏部做员外郎,言语之间说起顾介甫很不屑,认为他必然会倒台,所以荆如容这会觉得丢人时就都带了出来。
就在这当口,围墙那头却传来说话声,听声音应当是那位子竣:“绿萼梅开得实在清雅,疏影横斜水清浅,说来我幼时曾随家父外放数年,离乡背井于穷乡僻壤,当时也怀念家乡,然而花开花落自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世事如流水,总有峰回路转之时。”
这是委婉在安慰顾家。
六娘子不由得抿嘴一笑,这人虽然是个碎嘴子,但到底还是个不落井下石的正人君子。
荆如容还待要说些什么,忽然听得外头有人说:“厉大人来了。”
顿时男眷女眷都安静下来,大家一起往前头迎宾,荆如容期待着今日结识的夫人、小姐们来招呼她把臂同去,然而夫人们今日都显得很是冷淡,只顾着自己前去,对她避之不及,好像她是什么有毒的存在一般。
顾一昭看她一眼。这人是个精致利t己的阶级捍卫者,掺杂着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就是在她那三分地能充充体面人,可到了外面这样的人自然是人人避之不及:谁想要一个心狠手辣视人命为草菅的朋友呢?
外头大伙儿已经八卦起了厉大人,这位厉宁隼今年四十多,据说是从边地军营一路厮杀上来的狠角色,得了皇帝青睐从军中一跃进了锦衣卫,如今是皇上身边的红人。
这段日子皇帝多疑,处处查抄大臣家底,自然有不少人唯恐得罪了厉大人,因此处处维护。今日来赴宴的是他的母亲,听说是福建人,主人家已经早就将备好的凤凰排翅、海鲜线面糊、佛跳墙等福建菜都端上去,陪着笑脸只服侍她一人。
有了这个插曲,大家就没在议论荆如容,只不过人人都知许多家宴席名单上自此就没了她的名字了。
说也凑巧,厉老夫人一口福建腔,不会讲官话也听不大懂官话,主人家询问谁懂福建腔,五娘子六娘子当仁不让上前,毕竟四姨娘和家里一些仆从都是泉州府人,听来听去也能略懂些。
老夫人很和蔼,又感激两位小娘子,等回去后就叫自家仆从送来了礼物,感谢她们二人,顾介甫大喜,又借此机会攀附想攀附厉大人,奈何礼物送去就如泥牛入海,只好叮嘱女儿多跟老夫人往来。 ↑返回顶部↑
她赶紧上前来拉荆如容,可荆如容却厌恶得躲开了,两人都是庶女,但平日里并不对付,只哼了一声道:“说到底你不过是看书多所以狡辩罢了,须知女子无才便是德,看什么书呢?平日里多做些针黹女红这才是女子之道。”
院子里有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夫人、夫人不由得点头,看向荆如容的面色也多了赞许,就是荆如容自己也不由得自得:她穿越以来靠的就是针黹女红,讲究守拙、守礼,才能让自己在婚嫁市场上有容身之地。
顾一昭也见不得她反复刺自己妹妹,变出言维护:“荆娘子口口声声女德女容,却不知《女诫》就是班昭所做么?”
荆如容愣在原地,她还……真不知道。
她穿越过来就不爱看书,嫡女所谓女德女诫也不过是自己平平无奇的遮羞布,虽然读着家学但在课间并无多少积累,只贪看来借读的高门子弟认哥哥罢了,自然是没留意平日里所读女诫的作者是谁。
她脸上神色青一阵红一阵,不安看向四周,按照荆如容的脾性自然是不做出头鸟,找个旁人来替自己说话,于是她使了个眼色,她的手帕交郭达雅就默契开口,半天才憋出一句:“听你们说这位班昭是邓太后抬举,那说不定也只是借名出书呢,再说了做太后的最应当是将基业平平顺顺交到子孙手里,自己做什么出头鸟?”
顾一昭看她一眼:“这位娘子好大的口气,身为女儿家倒看不起女儿家?邓太后虽然未如吕后般被列入本纪,但也临朝称制,以‘女君’之名亲政,这位邓太后的子孙皇帝都尊敬她为长辈,反倒是你个外人对她指手画脚,当真是笑掉大牙。”
“好了。”荆如容眼看形势不利,赶紧拉拉郭达雅衣袖,小声对她开口,“何必理会一个小庶女?”,她刚才站出来劝导女德是为了给各位夫人和围墙那边择偶期的少爷们留下个好印象,可不是为了留下什么恶名。
“庶女又如何?”顾一昭看她,“总比身为庶女又以亲娘为耻的人强吧?”
她言语间讥讽意味十足,旁边的女眷们都会心一笑,当下就有夫人们八卦起来,原来这位荆如容的庶母去得蹊跷,据说背后有嫡母的手笔,她却为了权势认贼作母,这养育恩情抵不过嫡母的权势。
又听说她祖母的侄女苦于家中婆母蛮狠,荆如容就给出主意寻了两位美貌女子做公公妾室,让婆母在斗妾室的路上疲于奔命,无暇顾忌为难儿媳。可是话说回来,她自己的亲娘就是这样被主母寻来的,最后死于主母和宠妾斗法,这人连半点亲娘的苦痛都不顾及,何其凉薄。
当即原本看荆如容的夫人们目光也都连着摇头,这样背信弃义的女子连亲娘都可以舍弃,还有什么不可舍弃的?
七娘子也跟着开口:“我见适才有奴仆给荆娘子倒茶,因为茶水烫了你的手,你的丫鬟就对人家骂了几句,说要拖下去打死,你半点都不改色,可见平日里对仆从喊打喊杀惯了的,却没想到连我姐姐这般的官家女都入不了你的法眼。”,她平日里话不多,可是护五姐护得紧,看有人欺负自己姐姐就也跟着帮腔。
荆如容看了一眼七娘子,似乎很惊讶她的天真:“她们是仆从,自然是要守本分,我也会给她银钱。反倒是顾家娘子怎得不懂这个?莫非是破落了的寒门小户?”,以扇遮面,偷笑起来,才觉自己挽回了一点高门大户的尊严。
“难道给钱就足以对人为非作歹么?”顾一昭皱眉,“须知王安石之流的宋朝大臣皆不愿意坐轿子,认为坐轿子人力当做畜力一般是对百姓不尊重,你这般对人家仆从打骂肆意,就算是皇家都没有这样的道理。”,她真到了古代才知道封建社会还是很尊重百姓和仆从生命人身安全的,寻常读书人家也都以待奴仆仁厚为荣,也不知道这荆家怎么教育的孩子?
夫人、老夫人们都点头,心里默默将荆家、荆老夫人娘家邓家都列在了择偶黑名单上,须知积善人家有余庆,做主家的居于富贵之地而肆意妄为,只怕富贵也不长久,这样人家的女子聘进来只是糟蹋子孙福报,还是莫要娶进门的好。
荆如容也看得懂些眉高眼低,顿时跺跺脚,收起她的扇子:“顾家也不用如此指责我,须知你家姑母和堂姐一一大归,嫁出去的女子不懂以夫为纲,不懂规矩不安分,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再有你父亲如今屡屡被上官驳斥,恐怕你顾家也笑不到什么时候去!”
荆如容的爹在吏部做员外郎,言语之间说起顾介甫很不屑,认为他必然会倒台,所以荆如容这会觉得丢人时就都带了出来。
就在这当口,围墙那头却传来说话声,听声音应当是那位子竣:“绿萼梅开得实在清雅,疏影横斜水清浅,说来我幼时曾随家父外放数年,离乡背井于穷乡僻壤,当时也怀念家乡,然而花开花落自有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世事如流水,总有峰回路转之时。”
这是委婉在安慰顾家。
六娘子不由得抿嘴一笑,这人虽然是个碎嘴子,但到底还是个不落井下石的正人君子。
荆如容还待要说些什么,忽然听得外头有人说:“厉大人来了。”
顿时男眷女眷都安静下来,大家一起往前头迎宾,荆如容期待着今日结识的夫人、小姐们来招呼她把臂同去,然而夫人们今日都显得很是冷淡,只顾着自己前去,对她避之不及,好像她是什么有毒的存在一般。
顾一昭看她一眼。这人是个精致利t己的阶级捍卫者,掺杂着社会达尔文主义,也就是在她那三分地能充充体面人,可到了外面这样的人自然是人人避之不及:谁想要一个心狠手辣视人命为草菅的朋友呢?
外头大伙儿已经八卦起了厉大人,这位厉宁隼今年四十多,据说是从边地军营一路厮杀上来的狠角色,得了皇帝青睐从军中一跃进了锦衣卫,如今是皇上身边的红人。
这段日子皇帝多疑,处处查抄大臣家底,自然有不少人唯恐得罪了厉大人,因此处处维护。今日来赴宴的是他的母亲,听说是福建人,主人家已经早就将备好的凤凰排翅、海鲜线面糊、佛跳墙等福建菜都端上去,陪着笑脸只服侍她一人。
有了这个插曲,大家就没在议论荆如容,只不过人人都知许多家宴席名单上自此就没了她的名字了。
说也凑巧,厉老夫人一口福建腔,不会讲官话也听不大懂官话,主人家询问谁懂福建腔,五娘子六娘子当仁不让上前,毕竟四姨娘和家里一些仆从都是泉州府人,听来听去也能略懂些。
老夫人很和蔼,又感激两位小娘子,等回去后就叫自家仆从送来了礼物,感谢她们二人,顾介甫大喜,又借此机会攀附想攀附厉大人,奈何礼物送去就如泥牛入海,只好叮嘱女儿多跟老夫人往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