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军训拯救霍去病 第15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信上还写,他们已遵了国师之言,将那些生了虫的稻株留在了田里继续研究,只是稻穗成熟后,稻株也跟着变黄枯竭,他们只能将被啃噬殆尽的稻穗剪下来,移到室内做研究。
  只是这样做以后,那些沾满稻子的小虫子不知是到了寿命尽头还是环境不适,逐渐死亡。此次或许不会钻研出一个解决方法,让国师有个心理准备。
  沈乐妮也不指望这一次就能解决虫害之灾,方法都是逐渐摸索而出。这次的亩产量已在她的意料之外,就算挑选那些最饱满最完美的稻粒作为稻种,也可以种上百亩地,够研究个几十回了。
  九月底的时候,已经晒好的稻子全部装车,当下已在运回长安的路上。
  近二十四石、总共一千三百多斤的水稻,要换在当下,这个斤数还要再乘以二。
  这么多的稻子,足足装了近十辆板车,一辆接着一辆,像是一条游龙,蜿蜒在官道之上。两侧被穿甲胄执长枪的禁军拱卫着,守卫森然往长安方向而行。
  十月初的时候,水稻成功抵达长安。
  刘彻迫不及待地让大司农等人装一箱子进宫,再着人去把沈乐妮给叫了来。
  等沈乐妮从校场赶到宣室殿的时候,就见刘彻立在一口箱子前,手心里躺着一小堆金黄的稻粒,大司农等几人立在一边,同刘彻回禀着什么。
  好几个月未见,看得出来,大司农等人是用了心力去侍养这些稻子了,瞧瞧,人都黑了好几个度,远远看着像是被黄泥糊了一层一样。
  瞧见沈乐妮,刘彻少有地露出个喜悦的笑容,对她道:“沈国师来了,你快来看,这杂交水稻的稻子。”
  沈乐妮行礼后走上前,蹲身用手掌舀了一抔在手心,这一堆稻子里有八成都是粒粒金黄饱满,可见这稻种的品质有多么精良。
  她早就在信中知道了此次的总产量,将手中稻子都放回箱子里后,含笑对着大司农等人道:“此次辛苦几位大人了,这水稻能有如此的高产量,都是几位的功劳。”
  “国师说得对,朕要好好嘉赏你们!”刘彻也笑着说道。
  大司农等人拱手道:“是国师献出的这杂交水稻稻种好,方能有这等产量,下官等人不敢居功。”
  刘彻朗声笑着:“不必推来推去,你们啊,都有赏!”
  一听到有赏,沈乐妮心里的小人儿就开心的开始上蹿下跳,面上却只能保持着身为重臣的稳重与自持,谢恩道:“多谢陛下!”
  “那二十三石稻子,国师有何打算?”刘彻说回正事。
  沈乐妮没有急着回答,而是转头问大司农道:“不知这二十三石稻子里,饱满的占几成?”
  大司农回道:“约莫七成半。”
  沈乐妮眉梢浅浅挑了挑。果真是系统出品必属精品,就在这什么药什么化肥也没有的简陋条件下,饱满稻粒占比还能如此高。
  刘彻也讶异了一瞬,看着箱子里金灿灿的稻子越看越像稀世珍宝。
  沈乐妮回刘彻道:“陛下,不如将这七成半的饱满稻粒都挑出来,作为稻种储备在国库,等到明年再进行撒种安排。剩下两成半的,陛下不如拿出一部分自己尝尝,再拿出一部分赏给百官大臣,也是时候让大家看看这救世之粮了。”
  刘彻颔首:“就依国师之言。”
  -----------------------
  作者有话说:汉武帝时期,黄河称‘河’,长江称‘江’。
  第174章 据儿出事了?
  商议完水稻的事,刘彻就先让大司农等人抬着箱子一齐下去了,连殿内侍候的宫人黄门都遣了出去,只留了沈乐妮在殿中。
  “知道朕留下你,是为着何事么?”刘彻转身缓步渡回到御案前,撩袍端坐下,好心情地问下边人道。
  沈乐妮想了想,如实道:“臣不知,请陛下明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