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我下山修仙了 第72节(3 / 4)
  尽管心里门清乌年是个跟小徒弟一样的“修士”,但方同俭仍然觉得可惜,他的那双手简直是无价之宝。况且老头底气也挺足的,毕竟自己的徒弟都在为日后弄块地方种地努力了,这不就是表明修士也并非就是那种“方外隐士”么。
又想起丫头的那洋洋洒洒的“种地大业”了,方老头疼的捏捏眉心,他不是看不起农民,他自己不也干了十年的农活么,但他方同俭唯一的弟子为啥一门心思要当个老农呢?而且这丫头越来越有“小管家婆”的气势了,他这当师父的都不自觉服管了——荣师兄叨叨一辈子没做成的事,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被丫头捋顺了?
这会子林星火一提他偷偷试祝余草功效的事,方同俭那股子师父的气焰就矮了一半,徒弟还振振有词呢:“是果子不好吃,还是碧粳不和胃口?或者是您墙角那几重百丈竹不好看不好闻?”这不都是她种出来的么?
能把豪彘的伴生矮竹种出传说中凤鸟取食的“百丈竹”,林星火还是很得意的。百丈竹生的跟一般竹木不同,它的竹节似藕节,自带清香,生长的极快,嫩竹节可以食用,甜脆生津,跟嫩笋是不同的风味。
方同俭跟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酷爱竹,林黛玉“爱那几竿竹子”选了潇湘馆居住,而方同俭却是爱竹爱梅爱风雅。他手札中就曾回忆说从前他的居处总要种上几重竹林,最喜“竿竿翠竹藏幽径”的意境,父母在时有父母从南请来侍弄竹林的老匠,父母走后有师兄有朋友操心,总能让他忘记其实京城气候是不大适合翠竹的。他这一生若走到尽头,惟愿有潇潇竹林风声送别,就好似昔年父母师兄亲朋犹在一般……当然,这是当初下放境遇不好,方同俭偶然写下的如同遗书的一段文字,后来手札越写越多,这段他自己都记不得了,但林星火受他之托记下手札内容的时候发现了,也就记在了心里。
老头其实是个颇洒脱自我的性子,他那比砖头还厚的手札,他自己都不耐看,在林星火要给他默出来的时候,方同俭还说:“把有用的默出来就行。”老头脑子转的比一般快,他那些正经的学术笔记里混杂了好些随想随记的杂言,这搁在以前出版社主动求他出书的时候,那必然得有一番大动作才行。
这回创作的“政.治任务”的本子更甚,在文化组几乎要急死的当口完成的,挺厚的一个本子,林星火用了半晚上给老头整理了出来,随手记录的灵感、日记甚至是信手涂抹的画总共占了五分之四的篇幅,而正儿八经的剧本只有寥寥数十页。
方同俭还当着文化组领导的面拿着两叠稿子给人比较了看,指着那厚厚一沓,脸不红气不喘的表示慢工出细活、精工细作云云。当时被方同俭抱在怀里的狐大的眼睛都瞪圆了,好像才头一次认识特别耐心特别慈爱的方爷爷——那叠薄薄的稿件中,至少有两幕是方同俭前一日才边抱着大胖孙女边赶出来的。
“听说已经排练出来了。”林星火蹲在后院,张开双臂等着狐大摇摇晃晃的走过来,“不过那位先生病的很不好,不一定……”能看到这场献礼表演了。
方同俭操心的弯腰伸开双手护在小女娃两侧,闻言沉默片刻才道:“看不到也好。”本就是敷衍之作,有什么好看的。
就算这十年运动再不好过,遭了那么多的罪受了那么些的冤枉,在方同俭这些老一辈人的心中,那位仍旧是东方灼灼光辉的红日,仍旧是尊敬敬爱的领袖。他只是被亲近之人蒙蔽,掀起运动的初心乃至于现在爱民之心,仍旧是好的……
“行了,给
你师伯送饭去吧。可怜呐,一个礼拜也就能吃这一顿好的。”方同俭勉强笑笑,扯开话题。近来私底下的局势转好,方同俭收到了一封下放戈壁滩好友的遗书,那位好友曾也是个八尺好汉,在杳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生生累塌了脊背,积劳成疾冤死异乡,可好友的信中有追忆有遗憾有叹息亦有愤怒憎恶,言辞激烈,可谓能牵连一大片……但唯独没有对那位的怨怼,篇幅最多的还是当初被他接见之时的激动,仍在念叨那握手三秒。
-----------------------
作者有话说:注:
可口可乐在1927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我国上海地区建立了第一家瓶罐厂,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政治原因退出中国市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荷花牡丹的花朵,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是爱心的样子。而且还是有滴坠装饰的爱心。
“明代宣德炉有鼎、鬲、簋、尊等一百一十七种青铜礼器器型。”——《价值千万的大明“宣德炉”,有100多种》
“需知宣德炉重韵味,整体和细节都要耐人观赏,且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宣德炉百科
百丈竹:西晋张华编撰《博物志》:“止些山,多竹,长千仞,凤食其实。” 百丈竹高百丈(千仞),生长在止些山中。百丈竹的竹节较为明显,呈莲藕状……自带清香,并且可以飘香数百里。——《山海草木》
第79章
林星火就坐着领胡拉的架子车去看望荣师伯。
荣师伯这两个月搬进了一处安静的疗养所,据说是前清某位翰林的宅邸。地方虽偏,但屋舍颇有江南玲珑之风,不似北地规整紧凑的四合院,三三两两的小屋子散落在园中各处,水渠拱桥和游廊曲折串联,倒是个特别适合幽居的所在。也正是由于这种格局,不怕住在里面的人离得太近互相串联,所以才选了这处作为“疗养”之所,只林星火知道的,就有七八个有名有姓的干部被‘安置’在这里。
最近风声愈紧,此处的管理却愈加宽容有人情味了。无需住在这里面的聪明人点拨,像林星火这种对时局不擅长的小辈也踅摸出味儿来了。
尤其这回林星火赶着牛车到了这边,那位经由看管小三合院的老马搭上关系的卫官长唐全力还从办公室出来跟她说了话:“现在允许一位子女搬进来照顾老领导们,荣老……不然你这边出个人?”这意思就是他愿意通融,可以出证明给林星火,不管是一张纸还是一个电话,反正落到林星火手里就是一个宝贵的回城名额——林星火本人还是个知青呢,挂着大队业务员的名义暂时留下的。
荣老长子早逝,如今只有一幼子在南边当兵。这几年南边邻居不太消停,他所在的那个军已经处于备战警戒状态,别说把荣清行调回来照顾老父亲,就是荣伯岑这会没了,荣清行也不可能回家奔丧。
往日幽静的园子门口多了不少面容憔悴却带着笑容的人,有男有女,有风.尘仆仆的中年人,也有穿着鲜亮的大院子弟。
“我得问问师伯他老人家怎么安排,”林星火等人检查完东西,从牛车上抱下一个脸盆宽的筐子,“这是雪省老家寄来的果子,放了一冬了眼见存不住要坏,麻烦您给分分,大家都辛苦了。”怕是师伯那边没说通,所以才到自己这里卖好来了。不过她用不上,也不愿承这种人情。
这会虽然入夏了,但苹果、梨这种北方常见的水果还没到熟的时候呢,桃啊杏啊倒也有早熟的,但这年月一切都是供给制,尤其京市这种大城市,没到那级别的京市人想吃过鲜果子也不容易的很。就算是秋天瓜果下来的时候,但凡街道供销处进了果子,那内部的工作人员就能包圆大部分果子,放出去卖的那些反倒是小头,还得被举着票证的市民们抢破头,是以靠运动爬上来的唐全力这种中不溜的干部也稀罕果子稀罕的紧呢。
近十年搞运动搞得极大的破坏了生产积极性,那物资的缺口是越来越大,尤其是现在当权派的根基动摇,他们下边的人心已经从抓不住的“权”“名”转向了“利”。最实在的好处就是物资了。 ↑返回顶部↑
			
			
			
			
			
		又想起丫头的那洋洋洒洒的“种地大业”了,方老头疼的捏捏眉心,他不是看不起农民,他自己不也干了十年的农活么,但他方同俭唯一的弟子为啥一门心思要当个老农呢?而且这丫头越来越有“小管家婆”的气势了,他这当师父的都不自觉服管了——荣师兄叨叨一辈子没做成的事,神不知鬼不觉的就被丫头捋顺了?
这会子林星火一提他偷偷试祝余草功效的事,方同俭那股子师父的气焰就矮了一半,徒弟还振振有词呢:“是果子不好吃,还是碧粳不和胃口?或者是您墙角那几重百丈竹不好看不好闻?”这不都是她种出来的么?
能把豪彘的伴生矮竹种出传说中凤鸟取食的“百丈竹”,林星火还是很得意的。百丈竹生的跟一般竹木不同,它的竹节似藕节,自带清香,生长的极快,嫩竹节可以食用,甜脆生津,跟嫩笋是不同的风味。
方同俭跟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似的,酷爱竹,林黛玉“爱那几竿竹子”选了潇湘馆居住,而方同俭却是爱竹爱梅爱风雅。他手札中就曾回忆说从前他的居处总要种上几重竹林,最喜“竿竿翠竹藏幽径”的意境,父母在时有父母从南请来侍弄竹林的老匠,父母走后有师兄有朋友操心,总能让他忘记其实京城气候是不大适合翠竹的。他这一生若走到尽头,惟愿有潇潇竹林风声送别,就好似昔年父母师兄亲朋犹在一般……当然,这是当初下放境遇不好,方同俭偶然写下的如同遗书的一段文字,后来手札越写越多,这段他自己都记不得了,但林星火受他之托记下手札内容的时候发现了,也就记在了心里。
老头其实是个颇洒脱自我的性子,他那比砖头还厚的手札,他自己都不耐看,在林星火要给他默出来的时候,方同俭还说:“把有用的默出来就行。”老头脑子转的比一般快,他那些正经的学术笔记里混杂了好些随想随记的杂言,这搁在以前出版社主动求他出书的时候,那必然得有一番大动作才行。
这回创作的“政.治任务”的本子更甚,在文化组几乎要急死的当口完成的,挺厚的一个本子,林星火用了半晚上给老头整理了出来,随手记录的灵感、日记甚至是信手涂抹的画总共占了五分之四的篇幅,而正儿八经的剧本只有寥寥数十页。
方同俭还当着文化组领导的面拿着两叠稿子给人比较了看,指着那厚厚一沓,脸不红气不喘的表示慢工出细活、精工细作云云。当时被方同俭抱在怀里的狐大的眼睛都瞪圆了,好像才头一次认识特别耐心特别慈爱的方爷爷——那叠薄薄的稿件中,至少有两幕是方同俭前一日才边抱着大胖孙女边赶出来的。
“听说已经排练出来了。”林星火蹲在后院,张开双臂等着狐大摇摇晃晃的走过来,“不过那位先生病的很不好,不一定……”能看到这场献礼表演了。
方同俭操心的弯腰伸开双手护在小女娃两侧,闻言沉默片刻才道:“看不到也好。”本就是敷衍之作,有什么好看的。
就算这十年运动再不好过,遭了那么多的罪受了那么些的冤枉,在方同俭这些老一辈人的心中,那位仍旧是东方灼灼光辉的红日,仍旧是尊敬敬爱的领袖。他只是被亲近之人蒙蔽,掀起运动的初心乃至于现在爱民之心,仍旧是好的……
“行了,给
你师伯送饭去吧。可怜呐,一个礼拜也就能吃这一顿好的。”方同俭勉强笑笑,扯开话题。近来私底下的局势转好,方同俭收到了一封下放戈壁滩好友的遗书,那位好友曾也是个八尺好汉,在杳无人烟的戈壁滩上生生累塌了脊背,积劳成疾冤死异乡,可好友的信中有追忆有遗憾有叹息亦有愤怒憎恶,言辞激烈,可谓能牵连一大片……但唯独没有对那位的怨怼,篇幅最多的还是当初被他接见之时的激动,仍在念叨那握手三秒。
-----------------------
作者有话说:注:
可口可乐在1927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在我国上海地区建立了第一家瓶罐厂,但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政治原因退出中国市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荷花牡丹的花朵,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是爱心的样子。而且还是有滴坠装饰的爱心。
“明代宣德炉有鼎、鬲、簋、尊等一百一十七种青铜礼器器型。”——《价值千万的大明“宣德炉”,有100多种》
“需知宣德炉重韵味,整体和细节都要耐人观赏,且真品包浆温润,宝气内蕴……”宣德炉百科
百丈竹:西晋张华编撰《博物志》:“止些山,多竹,长千仞,凤食其实。” 百丈竹高百丈(千仞),生长在止些山中。百丈竹的竹节较为明显,呈莲藕状……自带清香,并且可以飘香数百里。——《山海草木》
第79章
林星火就坐着领胡拉的架子车去看望荣师伯。
荣师伯这两个月搬进了一处安静的疗养所,据说是前清某位翰林的宅邸。地方虽偏,但屋舍颇有江南玲珑之风,不似北地规整紧凑的四合院,三三两两的小屋子散落在园中各处,水渠拱桥和游廊曲折串联,倒是个特别适合幽居的所在。也正是由于这种格局,不怕住在里面的人离得太近互相串联,所以才选了这处作为“疗养”之所,只林星火知道的,就有七八个有名有姓的干部被‘安置’在这里。
最近风声愈紧,此处的管理却愈加宽容有人情味了。无需住在这里面的聪明人点拨,像林星火这种对时局不擅长的小辈也踅摸出味儿来了。
尤其这回林星火赶着牛车到了这边,那位经由看管小三合院的老马搭上关系的卫官长唐全力还从办公室出来跟她说了话:“现在允许一位子女搬进来照顾老领导们,荣老……不然你这边出个人?”这意思就是他愿意通融,可以出证明给林星火,不管是一张纸还是一个电话,反正落到林星火手里就是一个宝贵的回城名额——林星火本人还是个知青呢,挂着大队业务员的名义暂时留下的。
荣老长子早逝,如今只有一幼子在南边当兵。这几年南边邻居不太消停,他所在的那个军已经处于备战警戒状态,别说把荣清行调回来照顾老父亲,就是荣伯岑这会没了,荣清行也不可能回家奔丧。
往日幽静的园子门口多了不少面容憔悴却带着笑容的人,有男有女,有风.尘仆仆的中年人,也有穿着鲜亮的大院子弟。
“我得问问师伯他老人家怎么安排,”林星火等人检查完东西,从牛车上抱下一个脸盆宽的筐子,“这是雪省老家寄来的果子,放了一冬了眼见存不住要坏,麻烦您给分分,大家都辛苦了。”怕是师伯那边没说通,所以才到自己这里卖好来了。不过她用不上,也不愿承这种人情。
这会虽然入夏了,但苹果、梨这种北方常见的水果还没到熟的时候呢,桃啊杏啊倒也有早熟的,但这年月一切都是供给制,尤其京市这种大城市,没到那级别的京市人想吃过鲜果子也不容易的很。就算是秋天瓜果下来的时候,但凡街道供销处进了果子,那内部的工作人员就能包圆大部分果子,放出去卖的那些反倒是小头,还得被举着票证的市民们抢破头,是以靠运动爬上来的唐全力这种中不溜的干部也稀罕果子稀罕的紧呢。
近十年搞运动搞得极大的破坏了生产积极性,那物资的缺口是越来越大,尤其是现在当权派的根基动摇,他们下边的人心已经从抓不住的“权”“名”转向了“利”。最实在的好处就是物资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