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2 / 3)
她丝毫不后悔,她疼,她就要比她疼十倍百倍。她感觉到不对去了公主府,就看见她走在鹅卵石上,脸色惨白,一步一步,都似乎是狠狠踩在她的心口上。
大概是今天的这汪池水让凌淑锦想起了往事,不过是一年多前的事,现在想想,却恍如隔世。
“我那时候真的很不懂事,对不起。”
裴柔丽捧起她的脸,擦着她脸上的水珠,亲了亲她发红的眼眶,“是我不对,是我那时候太别扭了,我怨你心里想着言驸马,又不肯相信我。”
“为什么觉得我在想他?我对他只是感激,感激他尊重我。”凌淑锦解释着,可是看着目光躲闪的裴柔丽,才觉得事情不对劲,灵机一转,拽着裴柔丽的胳膊问道,“你那时候也在吃醋?以为我心里爱过言清河。”
裴柔丽躲开她的禁锢,去到一旁坐下,将自己埋在温热的泉水里,闭着眼睛不说话。
凌淑锦走过去坐在她怀里,捧着她的脸,逼迫她睁开眼睛,紧盯着她的问道:“你那时就已经爱上我了?”
都已经成了婚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好意思说的了,裴柔丽心一横,启唇道:“你觉得如果我不喜欢你,第一次就能让你得逞?你知道你弄的多疼吗?”
这话似责备,可更像撒娇。
听的凌淑锦心情大好,啵叽一声亲在她的唇上,搂着她的脖子,正色道:“裴柔丽,我也早就爱上你了,在你爱我之前。”
第103章 樱桃周岁治理家园
复春城土地贫瘠,民生穷困,天下皆知。
凌淑锦为了改善现状,上次留居复春城的时候实施了两个政策,一个是设立了桑蚕所,让这里的女子学习养蚕织布,能够让自己衣能蔽体。
另一个是在西园寺开设了私塾,让交不起束脩的孩童有书可读,不至于整日在城中乱窜,做小偷小摸之事。
现在政策已经实行了半年多,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桑蚕所还好,虽然第一次桑蚕吐丝不多,但是让大家总结了经验,能在接下来的养殖中做的更好。西园西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有些孩子来这里是图混一口饭吃,但是多多少少也能学些东西。
只是这两项事由,都是极其耗费钱财的。
桑蚕所还好,不过是费些原料,人工。
西园西可是每日实打实的钱财如流水般往外游,城中的有钱的商户并不多,也不能一直靠着他们。
征收商户税的事宜卢旭风已经提上日程,马上就能实施。
而税还没有收上来,公主府可能就先会被掏空了,还好凌淑锦有属于自己的千亩良田和果园,以前交给官署打理,每年收成就那么点。自从上次凌淑锦游离西南,带回了很多种子还有种植能人,也算是有了一个丰收季。
收成的庄稼能够暂时订上桑蚕所和西园西的日食用度。
只是书籍,孩童的衣物还是需要用钱。
除此之外,凌淑锦还想修路,复春城别说小路崎岖,就连通往外界的官道,也是沟壑纵横,一场大雨,十天半个月都是泥泞。
裴柔丽来的时候带来了三月春的一半家当,本是想在复春城开个大商铺,可是看凌淑锦手头急,就把家当当作聘礼交付了。
可是铺子还是要开的,必须要开源啊!
她和白惊一有空就去走街串巷,好在复春城商业不发达,铺子租金倒是不贵,可是做什么营生需要她们重新考虑。因为临安城是盛国最富庶的地方,她们卖一些价格高昂的衣服首饰有的是富家千金买单,全当是劫富济贫了。
可是复春城这个除了风景美没多少有钱人的破地方,她们再仿照临安城的那套模式,怕是要给自己饿死。
待路修好之后,她们也定下的营生,仍是开间铺子卖金银首饰,胭脂水粉,货品呢都从岁城那边拿货,全是临安城流行的样式,价格公道些不愁卖不出去。
另外她们旁边开了一家收货铺子,收一些复春城的特色刺绣品,除此之外,她们请了一些善于刺绣的秀娘每日坐在铺子里引客,也算是跟凌淑锦的桑蚕所呼应。
复春城居住的当地百姓,大多不是汉族,她们做的一些银制品首饰还有刺绣都很有当地特色。 ↑返回顶部↑
大概是今天的这汪池水让凌淑锦想起了往事,不过是一年多前的事,现在想想,却恍如隔世。
“我那时候真的很不懂事,对不起。”
裴柔丽捧起她的脸,擦着她脸上的水珠,亲了亲她发红的眼眶,“是我不对,是我那时候太别扭了,我怨你心里想着言驸马,又不肯相信我。”
“为什么觉得我在想他?我对他只是感激,感激他尊重我。”凌淑锦解释着,可是看着目光躲闪的裴柔丽,才觉得事情不对劲,灵机一转,拽着裴柔丽的胳膊问道,“你那时候也在吃醋?以为我心里爱过言清河。”
裴柔丽躲开她的禁锢,去到一旁坐下,将自己埋在温热的泉水里,闭着眼睛不说话。
凌淑锦走过去坐在她怀里,捧着她的脸,逼迫她睁开眼睛,紧盯着她的问道:“你那时就已经爱上我了?”
都已经成了婚了,好像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好意思说的了,裴柔丽心一横,启唇道:“你觉得如果我不喜欢你,第一次就能让你得逞?你知道你弄的多疼吗?”
这话似责备,可更像撒娇。
听的凌淑锦心情大好,啵叽一声亲在她的唇上,搂着她的脖子,正色道:“裴柔丽,我也早就爱上你了,在你爱我之前。”
第103章 樱桃周岁治理家园
复春城土地贫瘠,民生穷困,天下皆知。
凌淑锦为了改善现状,上次留居复春城的时候实施了两个政策,一个是设立了桑蚕所,让这里的女子学习养蚕织布,能够让自己衣能蔽体。
另一个是在西园寺开设了私塾,让交不起束脩的孩童有书可读,不至于整日在城中乱窜,做小偷小摸之事。
现在政策已经实行了半年多,到了验收成果的时候,桑蚕所还好,虽然第一次桑蚕吐丝不多,但是让大家总结了经验,能在接下来的养殖中做的更好。西园西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有些孩子来这里是图混一口饭吃,但是多多少少也能学些东西。
只是这两项事由,都是极其耗费钱财的。
桑蚕所还好,不过是费些原料,人工。
西园西可是每日实打实的钱财如流水般往外游,城中的有钱的商户并不多,也不能一直靠着他们。
征收商户税的事宜卢旭风已经提上日程,马上就能实施。
而税还没有收上来,公主府可能就先会被掏空了,还好凌淑锦有属于自己的千亩良田和果园,以前交给官署打理,每年收成就那么点。自从上次凌淑锦游离西南,带回了很多种子还有种植能人,也算是有了一个丰收季。
收成的庄稼能够暂时订上桑蚕所和西园西的日食用度。
只是书籍,孩童的衣物还是需要用钱。
除此之外,凌淑锦还想修路,复春城别说小路崎岖,就连通往外界的官道,也是沟壑纵横,一场大雨,十天半个月都是泥泞。
裴柔丽来的时候带来了三月春的一半家当,本是想在复春城开个大商铺,可是看凌淑锦手头急,就把家当当作聘礼交付了。
可是铺子还是要开的,必须要开源啊!
她和白惊一有空就去走街串巷,好在复春城商业不发达,铺子租金倒是不贵,可是做什么营生需要她们重新考虑。因为临安城是盛国最富庶的地方,她们卖一些价格高昂的衣服首饰有的是富家千金买单,全当是劫富济贫了。
可是复春城这个除了风景美没多少有钱人的破地方,她们再仿照临安城的那套模式,怕是要给自己饿死。
待路修好之后,她们也定下的营生,仍是开间铺子卖金银首饰,胭脂水粉,货品呢都从岁城那边拿货,全是临安城流行的样式,价格公道些不愁卖不出去。
另外她们旁边开了一家收货铺子,收一些复春城的特色刺绣品,除此之外,她们请了一些善于刺绣的秀娘每日坐在铺子里引客,也算是跟凌淑锦的桑蚕所呼应。
复春城居住的当地百姓,大多不是汉族,她们做的一些银制品首饰还有刺绣都很有当地特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