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1 / 3)
郭瑞不怕困难,他就怕没有着落。他主动问:“去南方当然好,可我们哪里有落脚的地方?”
霞章道:“我有一位表兄在江城任职,我们可以去鄂省,暂时投靠他。”
文薰立刻明悟:这说的是玄致锦姝一家。
唐先生忙问:“可靠吗?”
霞章道:“是我的亲表兄,在金陵政府任职。”
金陵政府再不要脸,也不能把自己家人抓了交去给日本人吧?
既然他们能有落脚的地方,唐先生便暂时放下了心。闲话少提,他摇着船,将文薰一家带去了津市。
28日,大家在津市租界稍作修整。
此时,北平沦陷的消息已经传来。
面对国耻,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可这是提前预料到的事,或许也因为提前伤心过了,大家的反应并没有想象中的悲伤。
萦绕在众人眼里的只有迷茫。
文薰在这时担起了鼓舞士气的责任,她拉着宝淑和年年的手说:“孩子们,你们一定要
记住这个日子,记住七月七日,记住七月二十八日!这是我们身为国人却无法守好国门的耻辱之日,是纪念那些前线奋勇抗战,英勇牺牲的战士的祭典之日,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原因,是再也不要落后于人的原因!”
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就要亡国。
宝淑含着眼泪大声地喊道:“我不要做亡国奴——”
心情激荡之后,又缓缓平复下来。文薰借此为大家构建了一条通往南方的逃亡之路,同时也大胆预言:“学校也会搬到南方去,可我们不会一直在南方教学,早晚有一天,我们都能回来的。”
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大家却轻而易举地相信了。
下午,秀英带着孩子,文薰则和郭瑞去了一趟联合银行,仔细将家里的存款装点,又换出来了一些大大小小的金条——这些金条不是拿来用的,而是留在身上做预备,等在半路上遇见土匪,送给他们的“买路钱”。
无论如何,他们一家人都要平安抵达后方,他们还有责任和义务需要承担。
而霞章则是紧急回了一趟南开。
南开大学的校长与主任同样已经离开了学校,霞章找到了留任坚守的学校秘书长屈茂星先生,告知自己一家的行踪。
屈先生却先告诉他:“你们要去南方的话,也可以先往渝城去。如果津市守不住,那我们的学校大概率是要搬去渝城了。”
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得了解一个民族。刚好,日本便是这样容易了解的单民族国家。十年前,在日本人最开始进入东北时,南开校长卢允通便以学习为由,前往东北探查,了解过当地的日本人是如何统治,如何治理。回来后,他带领着师生们一起研究日本人对东北人的侵略,并将研究内容写成文章,进行发表。
日本人大规模侵华之事,卢允通早有预料。
前些年,卢先生便在渝城购买了土地,建造了南开中学。在他的心里,那儿早就是南开人的后退之地。
不仅如此,清华、北大两所高校也是预知到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提前在后方留有后手。
霞章是刚从北平城出来的,他有义务将北平的消息告知屈先生。
“清华的情况还好,只有部分校舍遭到了轰炸,学校的主任和一些教授应该是和我们同样被安排转移。我从唐先生那里了解到,现在我的两位老师,倪先生和焦先生仍在学校坚守。”
屈茂星点了点头,同样告诉他:“清华、北大的部分重要教学仪器在上周就被安排上了轮船,运往潭州去了,咱们学校早年也有安排,你不要对这方面担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