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3)
旁边有人答:“这个倒是不太清楚,不过,他的好兄弟柳子厚就在隔壁零陵啊。”
有人站出来,如数家珍,“零陵可是个好地方,不仅柳宗元,苏辙,王瀚都去过零陵,周敦颐还是零陵人呢。”
李家本眼睛一亮,道:“既然如此,我们周末可以去零陵看看。虽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但我读书之时,便对小石潭向而欲往之。”
有人笑着摇头,叹了口气,“你们得了吧,都未登过衡山顶,没有见过祝融峰,你们就急着往边处去了?”
即是如此,大家又合计着每周去登一次衡山,非要借机会把这座南岳看够本不可。
学生们能在经历过艰苦后重新兴致盎然,如何不能是一种战时乐观精神的体现?
衡州不仅给学生们安排了明亮整洁的教室,还有宿舍。学生们住校,四人一间,教授两人一间。像文薰、霞章这种有家庭的,衡州当地的商人甚至贡献出自己的私宅特别安置他们。
在有限的条件下,社会各界都在向教育系统提供帮助,尽量不让学生、教授们吃苦。
教育代表着国家命脉,教育界更是国家的未来。
文薰这时才感受到卫先生原来说的没错,以衡州之力用来安排一个文学院,绰绰有余。
临时大学衡州分院为了赶10月25号的开学之日,师生齐心,费心整理学校、教室。而到了晚上,等学生们都去休息后,先生们还得聚到一起开会。
由于是三校联合,大家的上课进度不一样,开课后如何上课,得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计划来。
清华、北大提前运来的书,也被文学院的教授们一起带到了衡州。衡州本地有印刷厂,可以临时加印。大家都是有几年经验以上的老师,只要确定教材,留出时间准备,一切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学生们只做笔记,由教授们口诉,也是能上课的。
各系开完会,又统一到一起开大会。这次的地点在圣经大学的图书馆,主题不是为了课程教材,而是霞章主动提出的,修复南开图书馆的问题。
“南开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我都记得。”
面对着全体文学院老师,他这么说。
文薰坐在台下,她观察着周边先生们的表情,着实为霞章捏了一把冷汗。
他当然是为了拯救南开大学图书馆才说出的这种话,可这话落在别人耳里,很容易有狂妄之感。
尤其是他还这么年轻。
“你莫砚青的好记性,我大概耳闻过。可你怎么能证明,你真的能记得那些书?”这句话,出自焦自白先生之口。
下一刻,倪空富先生也道:“要说背诵,我也能背出《大学》、《中庸》,可这是我钻研数年才能如此熟悉。你现在空口而来,说自己记得全体图书……呵,我听说南开大学的藏书有一万余册。”
文薰没想到最先开口表示质疑的会是霞章的两位老师,可是等到这句话之后,焦自白又对南开大学的一位先生道:“不然,我们找本书来,让莫砚青测一下吧。”
原来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给学生打配合来了。
想必倪、焦二位先生已经提前测验过。
这位南开的教授犹疑片刻,后唤来自己的助教,取来了一本《集杜句诗》。
他并没有为难霞章,而是客气地随手翻开一页,请他背诵《宋文信公祠堂记》一文。
霞章道:“这篇文章,在王瀚所修的《永新县志》中也有记载。”
语罢,便流利地背诵起来:“三代而下。豪杰之士,任世道之责者无几……”
霞章的语速不快,刚好方便先生们核对。很快,众人便聚在了一起。紧闭的图书馆里,一时只听得见霞章背书的声音,和先生们的手指在纸张上摩擦,以及翻页的声音。 ↑返回顶部↑
有人站出来,如数家珍,“零陵可是个好地方,不仅柳宗元,苏辙,王瀚都去过零陵,周敦颐还是零陵人呢。”
李家本眼睛一亮,道:“既然如此,我们周末可以去零陵看看。虽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但我读书之时,便对小石潭向而欲往之。”
有人笑着摇头,叹了口气,“你们得了吧,都未登过衡山顶,没有见过祝融峰,你们就急着往边处去了?”
即是如此,大家又合计着每周去登一次衡山,非要借机会把这座南岳看够本不可。
学生们能在经历过艰苦后重新兴致盎然,如何不能是一种战时乐观精神的体现?
衡州不仅给学生们安排了明亮整洁的教室,还有宿舍。学生们住校,四人一间,教授两人一间。像文薰、霞章这种有家庭的,衡州当地的商人甚至贡献出自己的私宅特别安置他们。
在有限的条件下,社会各界都在向教育系统提供帮助,尽量不让学生、教授们吃苦。
教育代表着国家命脉,教育界更是国家的未来。
文薰这时才感受到卫先生原来说的没错,以衡州之力用来安排一个文学院,绰绰有余。
临时大学衡州分院为了赶10月25号的开学之日,师生齐心,费心整理学校、教室。而到了晚上,等学生们都去休息后,先生们还得聚到一起开会。
由于是三校联合,大家的上课进度不一样,开课后如何上课,得在短时间内拿出一个计划来。
清华、北大提前运来的书,也被文学院的教授们一起带到了衡州。衡州本地有印刷厂,可以临时加印。大家都是有几年经验以上的老师,只要确定教材,留出时间准备,一切不成问题。
实在不行,学生们只做笔记,由教授们口诉,也是能上课的。
各系开完会,又统一到一起开大会。这次的地点在圣经大学的图书馆,主题不是为了课程教材,而是霞章主动提出的,修复南开图书馆的问题。
“南开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我都记得。”
面对着全体文学院老师,他这么说。
文薰坐在台下,她观察着周边先生们的表情,着实为霞章捏了一把冷汗。
他当然是为了拯救南开大学图书馆才说出的这种话,可这话落在别人耳里,很容易有狂妄之感。
尤其是他还这么年轻。
“你莫砚青的好记性,我大概耳闻过。可你怎么能证明,你真的能记得那些书?”这句话,出自焦自白先生之口。
下一刻,倪空富先生也道:“要说背诵,我也能背出《大学》、《中庸》,可这是我钻研数年才能如此熟悉。你现在空口而来,说自己记得全体图书……呵,我听说南开大学的藏书有一万余册。”
文薰没想到最先开口表示质疑的会是霞章的两位老师,可是等到这句话之后,焦自白又对南开大学的一位先生道:“不然,我们找本书来,让莫砚青测一下吧。”
原来不是落井下石,而是给学生打配合来了。
想必倪、焦二位先生已经提前测验过。
这位南开的教授犹疑片刻,后唤来自己的助教,取来了一本《集杜句诗》。
他并没有为难霞章,而是客气地随手翻开一页,请他背诵《宋文信公祠堂记》一文。
霞章道:“这篇文章,在王瀚所修的《永新县志》中也有记载。”
语罢,便流利地背诵起来:“三代而下。豪杰之士,任世道之责者无几……”
霞章的语速不快,刚好方便先生们核对。很快,众人便聚在了一起。紧闭的图书馆里,一时只听得见霞章背书的声音,和先生们的手指在纸张上摩擦,以及翻页的声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