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1 / 4)
要知道,之前李三娘不过就是挂个名头罢了!
管着那一摊子事儿的人可是旁人!
官小位卑的,这会子就在心中感叹道——圣人对李医正,啊,不,对李署正的恩宠之隆,可见一斑啊。
然而,正如武帝所预料的一样,不过一会子,质疑之声立刻就在大殿之中响起。
一位身着紫袍的老臣率先出列,乃是礼部尚书崔琰,他面容古板,持笏躬身:“圣人!
李医正之功,臣等亦有所闻,确是可嘉。
然,太医署正一职,干系重大,非德高望重、经验老成者不能胜任。
李医正虽有功于边关,然其资历尚浅,且终为女子,掌此要职,恐难以服众,于礼制亦不合。
还请圣人三思!”
崔琰的话不过才刚说完,又有一位御史出列,他的言辞更为尖锐:“圣人!
李医正所立妇产堂、稳婆学堂、女娘帮扶会等,虽有其善,然究其根本,仍是妇人女子之事,琐碎微末,岂可与经国大事相提并论?
以此擢升三品大员,未免赏功过厚,恐开幸进之途,寒天下士子之心啊!”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附议,言辞大同小异,无非是“资历”、“性别”、“所司之事微末”以及“恐难服众”这几条。
上首坐着的武帝面色不变,眼神却微微冷了下来。
她并未立刻驳斥这几人,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的李三娘:“李卿,众卿所言,你有何话说?”
第993章 “还请摆出道理,与臣一辩!”
一时间,大殿之中的朝堂百官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李三娘的身上。
有担忧的,有看热闹的,有不屑的,也有期待的。
李三娘她深吸一口气,从容出列,走到大殿中央,对着上首的武帝深深一揖。
然后,她直起身,目光平静的扫过那些提出质疑的郎官,缓缓开口:“听崔尚书言,下官资历尚浅?
下官自入太医署,至今已要有二十载。
自玉门关而归,已六年有余。
近二十年间,下官未曾有一日懈怠。
请问崔尚书,何等资历,方可称‘深’?
是皓首穷经,还是切实救民于水火、解圣人之忧?”
崔琰面色一滞,“哼”了一声,却无法反驳。
快二十年了,时间确实不算短,更何况李三娘她的功绩是实实在在,众人都有目共睹的。
李三娘她好似没有听到崔琰的“哼”声里的不屑,而是继续道:“至于王御史所言,下官所司之事,乃妇人女子之事,琐碎微末这点……”
李三娘她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敢问王御史,天下之人,谁非母亲所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