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武帝看向了下头被她提到名字的人——身着绯色官服、面容上带着风吹日晒痕迹、眼神却异常明亮坚定的毕琼岚!
  毕琼岚她或许不像李三娘那样经历传奇,但她扎根于田间地头,与泥土和庄稼为伴,还为了种麦以六十之多的高龄跋涉数千里去往南地!
  她的功绩,同样沉甸甸的关系着国计民生。
  群臣之中,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之声。
  粮食,从来就都是最重要的事!
  增加三成产量!
  这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功绩,足以让任何质疑者闭嘴。
  有李三娘在前,这毕琼岚之功,满场百官谁又敢谁又能再提出意见呢?
  许多官员已经开始在心中盘算,新麦种若能引入大唐各州府的话,这每岁的产量该是能增加多少来了。
  “朕要擢升毕琼岚为从三品司稼少卿,专司良种选育与推广之事!
  再赏绢帛千匹,良田百顷!并田庄一座!”
  满大殿在此时无人站出来反对武帝的话。
  几息之后,毕琼岚她就走出队列,面对武帝高声道:“臣,毕琼岚,谢圣人隆恩!
  臣必竭尽全力,让我大唐再无饥馑之忧!”
  毕琼岚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更多的也是坚定,她同李三娘一般都是花费过无数心血,付出良多,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的。
  她,她们,值得!
  紧接着,武帝的目光投向工部队列中的一位中年郎官。
  “工部员外郎常思远上前听封!”
  一位气质儒雅却带着工匠般务实气息的郎官应声出列。
  “常思远精于匠造,体恤民情。
  其所改良之曲辕犁,轻便省力,深耕易耨(nòu),可使寻常农户耕作效率倍增,解放畜力人力无数!
  此一物之利,惠及天下万千黎庶!”
  “其所创之活字印刷术,”武帝的声音提高了些许,“以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排版印刷,灵活高效!
  较之雕版,省时省力省材何止十倍百倍?
  自此,刊印书籍、传播文教之成本大为降低!
  天下寒门学子,有望读得起书;
  朝廷政令法典,可迅捷通传州县!
  此乃开启民智、巩固教化之利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武帝对常思远这个异人的评价也极高。
  曲辕犁是实实在在的农业工具革新,而活字印刷术的意义,则更为深远,它带来的是一场信息传播的革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