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之后就顺理成章的接手了李家医堂和药柜的日常经营,在长安做了一个普普通通、却也安稳踏实的医师,算是延续了李家在长安城最根本的医道。
  而李二兄的长子李三郎,他们一家倒是唯一明确会长久的留在长安城里的。
  他和孙燕霞所开的药膳生意经过多年经营,已在长安城中打出了名号,光顾者多是达官贵人,很是赚钱。
  孙燕霞她也是个精明能干的,将家中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至于李四郎他则走了另一条路。
  他终究不是读书考科举的料,反而对药材买卖产生了浓厚兴趣。
  借着李三娘的关系,他早年去了刑瑜那规模愈发庞大的商号里学习。
  几年历练下来,他眼界开阔,手段灵活,竟真的在这一行当里闯出了名堂。
  后来,他离开了刑家商号,凭借积累的人脉和本钱,自己做起了药材生意,天南地北的跑,收购各地特色药材,运往需求旺盛的地区。
  他很少回长安,每次回来也都是行色匆匆,给家中长辈和兄弟姊妹带上些各地的土仪,说些外面的见闻,然后就又像候鸟一样飞走了。
  而今日,能来这君又来酒楼赴宴的,也就只有即将启程去边城的李大兄和李大嫂,和留在长安城里的李二兄、李五郎还有李三郎一家了。
  至此,李家三兄妹,以及他们的七个孩子,如同蒲公英的种子,被风吹向了大唐的四方。
  他们在大唐的东西南北,过着各自或精彩、或平淡、或艰辛、或安稳的日子。
  而在离开长安之前,李三娘她却是还有一个地方要去。
  第1001章 “你做到了。”
  长安的清明,总带着一种独特的味道。
  不再是严冬的酷寒,也尚未到春深的浓艳,风里还裹着料峭的凉意,吹在脸上,却已能嗅到泥土解冻、草木萌发的生机。
  细雨飘洒,如烟似雾,将整座长安城笼罩在一片灰绿色里。
  已经年过四十五岁的李三娘,坐在由老十所赶的马车上,正出了长安城往城外的官道去。
  她要去干什么?
  在离开长安去往江南之前,她还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
  马蹄不紧不慢,走过官道,上了小路,终是在小半个时辰后,马车停了下来。
  “三娘子,还是我……”
  李三娘对着秋香摇了摇头,她笑着对秋香说:“无事,我自己去就行了。
  最多一个时辰,我就下来了,你和老十在这里等我就是。”
  婉拒了秋香的陪同,李三娘她撑着一把青布油伞,拐着一个提篮,就独自一人走上了通往山上的小路。
  在离开长安之前,她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日子里,只是为了祭拜一位故人。
  李三娘的身形比年轻时丰腴了些许,虽然眼角刻上了细密的纹路;
  但那双眼眸,历经岁月与无数生命的洗礼,反而变得更加沉静、通透,仿佛能包容世间所有的悲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