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1578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岁再准备一笔钱——”邵勋想了想,说道:“往列口多运些粮草、器械。”
  蔡承脸色一垮,不过还是应下了。
  他今天明明是来谈开源节流之事的,没想到又要填一个大窟窿。
  邵勋看到他的脸色,哈哈大笑。
  “幸好念柳有本事,没让朕过于操心,省了好多钱。”邵勋说道:“这省下来的资财,就用于列口吧。”
  “陛下,这是要跨海的。”蔡承提醒道。
  “无妨。”邵勋摆了摆手,道:“太子在度田,抓到的不法之徒甚多。孙和在交州清查府库,定罪者也不少。船工有的是,就这么办吧,朕这边无事了。”
  蔡承无奈,行礼告退。
  片刻之后,王惠风轻叹一声,道:“陛下,你越来越像……”
  “像什么?”邵勋回过头来,问道。
  王惠风不答。
  “可是晚年昏聩的暴君?”邵勋问道:“满朝上下,无人可制,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王惠风勉强笑了笑,道:“没那么严重。”
  “他人诽我、谤我,于我何伤耶?”邵勋摇头道:“时至今日,我只想把这个天下更好地整合起来,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说完,他给王惠风端来一碗茶水,放在她手边,然后坐了下来,开始写信。
  回到少府的蔡承同样写起了信,并遣人快马发到漂渝津。
  第一百零一章 进步
  隆化二年(343)七月十六,经过长达半年的整顿以及两个月的实际操舟训练,停泊于漂渝津港口内的船只准备起航,驶往辽东。
  此番总共出动十五艘船,运输了自冀州收集的粟麦六万斛,外加部分农具、种子、布匹等日用品——当然,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每艘船超额配备了一倍人手,即三十人,十五艘船四百五十人,漂渝津的海船户基本上是主力尽出了。
  如果算上从沙门镇调来的老手五十人,以及总计二百八十家河北民户、少许护兵外,总人数在两千上下,算得上是一次规模庞大的航行了。
  这会离出航还有一段时间,彰武县教谕梁彰跟随郡县官员来到了海边,为船队送行。
  上官们都去陪度支校尉、都尉说话了,梁彰则登上了高高的河堤,眺望大海。
  他今年十六岁,从小读书刻苦,习文练武不断,于是在四月间被邵勋任命为彰武县教谕,让他在这边广收学生,以备将来有用。
  梁彰原本不知道这些学生将来要干什么,但这会渐渐明白了。
  不过他不关心这个,他只是对大海有些好奇,时常想着海那一头有什么,并乐此不疲。
  土包下已经集结了许多海船户,这会正在训话,或者说是最后的叮嘱。
  “出海之时,必择大汛、小汛之间开船,鲜有危险也。如大汛行船,倘值风势正急,恶水急紧,则操控不易也。一船退下,纽二连三,梢尾相击,风雨相攻,人无措手,必搁浅坐滩,动弹不得。”
  “如遇顺风,鼓帆甚急,则减帆降速,投奔港汊稍泊,不得贪程。何也?忧风势不止,天色昏暗,不知所在,易迷航也。”
  “若遇顺风,正操帆时,忽然转打不定,勿要迟疑,即刻寻港汊暂避,不得存侥幸之心,以为可静待风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