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29节(2 / 4)
胡思乱想之际,只听得书房侧面书架后“咯吱”一声。
原来这座书房有个侧门,曹言堂眼睁睁看着戴着帷帽的五娘子进了侧门,屏风和重重书架挡着,两人无法碰面,他怅然若失,不由得自嘲:顾大人又怎么会让女儿与外男会面?能在屏风后已经是石破天惊。
只听屏风后悉悉嗦嗦,片刻功夫屏风后已经有侍女回话:“是。”,却不听五娘子发话,想必是她颔首或示意让侍女将书送过去。
果然就有侍女从屏风后走出,将书信递过来。
曹言堂听她要走,不由得心里惆怅。
却听顾介甫开口:“这回古家被贬谪,你可有什么想头?”
屏风那边沉吟起来,似乎觉得不恰当。
顾介甫就开口:“无妨,你就在屏风后说两句便是。”遇上政论让女儿在屏风后面发表见解,倒也不算太出格。
顾一昭就落落大方开口:
“既然事情已经是百年前之事,再无后人在世间,女儿就斗胆点评几句。那郑大人出自陇西世家,虽然不是陇西的先锋人物,却是陇西派的镇仓石,像出面跟客商谈价、处置陇西派的丑闻这些脏话累活都是他在干,这样的人才干有余但声名不够,所以才会在角逐阁老时被陇西派抛下。”
“可是陇西派当时打头的相大人错就错在眼高手低,只知一味清高,却不知派系里要长久,少不了党鞭这样的人物——喏,这t个词是指——”屏风后的小娘子似乎后知后觉自己讲了不懂的词汇,赶紧解释,曹言堂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了些不好意思,越发觉得她生动可亲,“是指派系内处置脏活的人,恰如鞭子,鞭辟入里一针见血,邓大人入狱,陇西派又没有合适的党鞭顶上,不到两年这个派系就树倒猢狲散,白白便宜了后面派系捡漏。”
她说到这里促狭带了些笑:“爹爹莫怪,就是我们太原顾家当初也肥了些呢。”
曹言堂身为太原人士,对这些政治世家之间的内斗都门清,却从未想过将派系内部的人物按照作用划分为固定角色,他不由得频频点头,顿觉耳目一新。
“今日之古大人,恰如百年前的邓大人,若是他这回倒台,恐怕又要一鲸落万鲸生了。”
之后的谈话越发让他惊叹:五娘子博闻强识不说,对许多政治事件都很有自己的见解,鞭辟入里言辞犀利,毫无半点闺秀的文静。
想起她簪着梧桐花的样子,又觉得她智慧种还不失娇俏可人。
曹言堂一开始还惦念着五娘子的容貌,可听了几句政论后不由得眼前一亮:见识不凡。
博闻强识,行事风格老辣,毫不拖泥带水,言语简洁却有力。
他起了惜才之心,不由得想若五娘子是男儿身,恐怕也能做他的好知己。
不过转念一想,即便做了夫妇也能与她做知己畅谈,婚后生活两人携手,闲暇时点评时政翻看古籍,岂不是人间乐事?
再者聪慧至此,可见处置家中庶务绰绰有余,更兼还能给孩儿们多个好学的好脑筋,处处都透着合适。
几个来回后,曹言堂不免心向往之。
顾介甫看在眼中暗暗点头,他的用意已经达成,待到女儿再说几句,就给高升使了个眼色,果然有个小婢女不久来禀告,说是娘子的手帕交前来拜访,需要娘子亲自去接待。
五娘子就如初来时一般渺渺而去,曹言堂看着那袭轻纱帷帽袅袅拂过庭院花草,心中第一次升起了男女之思。
待走到中庭时恐怕有一只蝴蝶飞进了帷帽,五娘子摘了帷帽,几个丫鬟簇拥着她用罗扇扑蝶。
曹言堂还有什么心情论道座谈?魂都像被勾了去,贪看风景。五娘子摘了帷帽一偏头,曹言堂虽然看不见她巴掌大的玉润小脸,却看见她的发髻一角,还是黑鸦羽翅般透亮光洁,一丝首饰都没有,简单簪了当季的花。
只不过这一次她簪的是一枝蓝紫色牵牛花。
还是出人意料,不是寻产香花,但细品却回味无穷。
曹言堂只听得耳边“轰隆”一声,像是活了十九年,今日才知是初夏。
两家有相亲意向没多久,曹言堂就让人送来了许多端午节礼,上到顾家老爷子老夫人下到各房,都有份。太太开玩笑:“只怕连我们家的门房都收了几包红枣黍米粽。” ↑返回顶部↑
原来这座书房有个侧门,曹言堂眼睁睁看着戴着帷帽的五娘子进了侧门,屏风和重重书架挡着,两人无法碰面,他怅然若失,不由得自嘲:顾大人又怎么会让女儿与外男会面?能在屏风后已经是石破天惊。
只听屏风后悉悉嗦嗦,片刻功夫屏风后已经有侍女回话:“是。”,却不听五娘子发话,想必是她颔首或示意让侍女将书送过去。
果然就有侍女从屏风后走出,将书信递过来。
曹言堂听她要走,不由得心里惆怅。
却听顾介甫开口:“这回古家被贬谪,你可有什么想头?”
屏风那边沉吟起来,似乎觉得不恰当。
顾介甫就开口:“无妨,你就在屏风后说两句便是。”遇上政论让女儿在屏风后面发表见解,倒也不算太出格。
顾一昭就落落大方开口:
“既然事情已经是百年前之事,再无后人在世间,女儿就斗胆点评几句。那郑大人出自陇西世家,虽然不是陇西的先锋人物,却是陇西派的镇仓石,像出面跟客商谈价、处置陇西派的丑闻这些脏话累活都是他在干,这样的人才干有余但声名不够,所以才会在角逐阁老时被陇西派抛下。”
“可是陇西派当时打头的相大人错就错在眼高手低,只知一味清高,却不知派系里要长久,少不了党鞭这样的人物——喏,这t个词是指——”屏风后的小娘子似乎后知后觉自己讲了不懂的词汇,赶紧解释,曹言堂从她的声音里听出了些不好意思,越发觉得她生动可亲,“是指派系内处置脏活的人,恰如鞭子,鞭辟入里一针见血,邓大人入狱,陇西派又没有合适的党鞭顶上,不到两年这个派系就树倒猢狲散,白白便宜了后面派系捡漏。”
她说到这里促狭带了些笑:“爹爹莫怪,就是我们太原顾家当初也肥了些呢。”
曹言堂身为太原人士,对这些政治世家之间的内斗都门清,却从未想过将派系内部的人物按照作用划分为固定角色,他不由得频频点头,顿觉耳目一新。
“今日之古大人,恰如百年前的邓大人,若是他这回倒台,恐怕又要一鲸落万鲸生了。”
之后的谈话越发让他惊叹:五娘子博闻强识不说,对许多政治事件都很有自己的见解,鞭辟入里言辞犀利,毫无半点闺秀的文静。
想起她簪着梧桐花的样子,又觉得她智慧种还不失娇俏可人。
曹言堂一开始还惦念着五娘子的容貌,可听了几句政论后不由得眼前一亮:见识不凡。
博闻强识,行事风格老辣,毫不拖泥带水,言语简洁却有力。
他起了惜才之心,不由得想若五娘子是男儿身,恐怕也能做他的好知己。
不过转念一想,即便做了夫妇也能与她做知己畅谈,婚后生活两人携手,闲暇时点评时政翻看古籍,岂不是人间乐事?
再者聪慧至此,可见处置家中庶务绰绰有余,更兼还能给孩儿们多个好学的好脑筋,处处都透着合适。
几个来回后,曹言堂不免心向往之。
顾介甫看在眼中暗暗点头,他的用意已经达成,待到女儿再说几句,就给高升使了个眼色,果然有个小婢女不久来禀告,说是娘子的手帕交前来拜访,需要娘子亲自去接待。
五娘子就如初来时一般渺渺而去,曹言堂看着那袭轻纱帷帽袅袅拂过庭院花草,心中第一次升起了男女之思。
待走到中庭时恐怕有一只蝴蝶飞进了帷帽,五娘子摘了帷帽,几个丫鬟簇拥着她用罗扇扑蝶。
曹言堂还有什么心情论道座谈?魂都像被勾了去,贪看风景。五娘子摘了帷帽一偏头,曹言堂虽然看不见她巴掌大的玉润小脸,却看见她的发髻一角,还是黑鸦羽翅般透亮光洁,一丝首饰都没有,简单簪了当季的花。
只不过这一次她簪的是一枝蓝紫色牵牛花。
还是出人意料,不是寻产香花,但细品却回味无穷。
曹言堂只听得耳边“轰隆”一声,像是活了十九年,今日才知是初夏。
两家有相亲意向没多久,曹言堂就让人送来了许多端午节礼,上到顾家老爷子老夫人下到各房,都有份。太太开玩笑:“只怕连我们家的门房都收了几包红枣黍米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