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上青云 第1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也甚为殷勤,四姨娘很满意:“倒比原先那个穷书生强。”
  黄其的事顾一昭没有瞒着她,四姨娘不喜那种穷书生,偏偏老爷爱他才能,如今曹言堂胜过那黄其,自然让四姨娘更是欢喜。
  顾一昭虽然与曹言堂没有什么相爱的感觉,但觉得这男子算是目前范围内所能寻到的最合适婚配对象了:她这些天也陪着太太在太原夫人场上交际了许多来回,听说了许多世家子弟的丑闻,不由得连连摇头。
  世居太原的部分门户,反而比苏州城那些纨绔玩得更放肆,什么养小倌、夺戏子,甚至还大庭广众弄出人命来。若是在各路势力咸具的苏州这种丑闻肯定是藏不住的,但因着当地豪强势力太大,居然能一手遮天,将这些丑陋之事都隐瞒了下去。
  这种情形下儿女婚嫁,要么找世代清流的官宦读书人家,要么就是寻外放来此地的官吏眷属,总归不及苏州城选择范围广。
  太太捂着头跟五娘子抱怨:“只盼着你们爹能早日起复,否则六娘子七娘子可无论如何都不好寻人家。”
  旁边立着的六娘子脸红了,七娘子倒还小,没什么感觉,只笑嘻嘻乐:“我要跟五姐姐一处。”
  “娘若是着急,不如我写信给京中的两位姐姐如何?”五娘子捂嘴笑,“她们日渐站稳脚跟,如今也算是我们在京中的人脉了,引荐一两位妹婿应当不成问题。”
  惹得太太笑嗔她:“淘气。”
  京中其实并不太平,京城的两位姐姐来信虽然不提国事,可话语间还是有许多焦灼,过了半月,就听说圣上病复发了,甚至更严重些,本来要移驾附近的清凉山避暑,也只能搁置,让满城文武陪着在京城煎熬。
  圣上病重,自然继位之人颇为重要,太子早就显露出比圣上还重的病象,自然就很容易被排除在外,三皇子的地位就越加稳固。
  原先圣上还能说是在两个儿子之间养蛊,优质者取胜,如今或许是病一日重似一日,居然也放弃了两头下注,直接让三皇子在他床头前替他念奏章。
  五皇子年轻血热,进门就贬斥三皇子把持朝政不安好心,却被震怒的皇帝直接免去王爷之位,贬谪到了常州,责令现在上路。
  五皇子可是太子的亲弟弟!
  这份斥责太说明问题了!
  朝中摇摆不定的风向一下大改,原本首鼠两端的朝臣也直奔三皇子之处。
  等这消息传到远在太原的顾家人耳朵里时京城的天已经变完了。
  或许是这次消息的滞后也促使顾介甫决定前往京城去探询些消息。
  他归园田居又不是真的心系稼樯,当初只是为了躲避开朝廷中的种种乱象。
  这下顾介甫再怎么清高也坐不住了——他不想卷进皇子们争斗里当炮灰,可如今乾坤已定,再不行动只怕要被三皇子误会了!
  当即连行李都顾不上收拾,跟家人简单吩咐了两句,连个吉日都没看,当天就心血涌动带上高升直赴京城。
  太太叫下人收拾了行李和行装:“老爷好急切的性子,好歹也收到我爹或我二兄的信件再动身,走这么急,连冬衣都没带,到京城秋风起了难道还要去成衣铺子里现买?”
  时下有底蕴的贵族人家养着针线房,衣衫都是自家针线房孝敬,就算用外面的铺子也都是衣服铺子里的掌柜亲自带着老裁缝和时新布料上门定制裁剪,只有破落户人家才上成衣铺里买衣裳。
  四姨娘就在旁凑趣:“也不知道京城里有什么宝贝,惹得老爷如此之急。”
  “京城有黄金屋,有颜如玉呢!”太太调侃老爷两句,“旁人是书中有宝贝,老爷啊,是看着青云台里有天梯呢!”
  顾介甫不在,顾一昭也不用常常往书房里去,只要三五不时整理往来信件,择其重要者送往京城爹爹住处,同时写信代爹答复一些不重要的信件,日子骤然轻松了下来。
  如今顾家内务都是由大太太管着,二房的诸事又有太太应付,她的几个店铺都已经运作得当,顾一昭居然也罕见得闲了下来。
  闲暇时候她与寿宁探讨些古书里的学问,与京城的大姐二姐通信,或与待嫁的盼宁捞鱼、养莲花,甚至还有了机会琢磨些美食。
  她如今手里有钱又有闲,所以每次琢磨都动用了大阵仗,动辄铺设一整张案几,兴师动众一口气做许多吃食。
  光是油就有许多讲究:熬了虾子做虾油、摘了大蒜做蒜油、花椒油、八角香菜根等许多种调料熬出来的料油、还有鸡皮炼出来的鸡油、肥羊肉熬出来的羊油、蟹黄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